檐端露明月,月苦乡心儆。
草虫寒夜鸣,疏桐落秋影。
【注释】:
檐端:屋檐的尽头。
霜月:指秋夜的月光。
寒露:初秋时节的露水,因冷而凝结。
乡心儆: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受惊吓一样。
草虫:指蟋蟀,秋天夜晚发出叫声。
疏桐:稀疏排列的梧桐树。
译文:
屋檐下挂着一弯清冷的月亮,这让人想起故乡的明月和那令人心惊的乡愁。
在寒冷的夜里,蟋蟀鸣叫,声音凄凉。
稀疏的梧桐树下,洒下一片片秋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沉的秋夜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思乡之情的夜晚。首句“檐端露明月”,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月光下的屋檐、露水与明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接着,诗人以“月苦乡心儆”一句,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如同寒露一般冷而清,却又无法驱散内心的乡愁。
第二句“草虫寒夜鸣”,则通过蟋蟀在寒露中的鸣唱,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蟋蟀的鸣声,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它们在寒露中发出的凄切之声,更显得秋夜的孤独与寂寥。最后一句“疏桐落秋影”,则通过稀疏排列的梧桐树下洒下一片片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思乡之情的秋夜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