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破尘见,结宇山之麓。
扶杖占天时,但愿桑麻足。
比闾释猜嫌,犬猫互收育。
时复邀邻叟,田家酒初熟。
鸡黍列盘餐,儿童工戏局。
归卧衡茅下,农经恒夜读。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山人破尘出山,在山麓建筑茅屋,并扶杖占天时;五、六句写他与邻里和睦相处,相互收育犬猫,有时还邀请邻叟来家喝酒吃饭;七八句写他农事之余常读书,以诗为乐;最后两句写他在衡茅下酣睡。

此诗的开头两句,是说山人破尘而出,在山麓建筑茅屋。“结宇”,指建筑房舍;“麓”,山脚。这两句是全篇总纲。

第三句“扶杖占天时”,是说山人扶着拐杖,观察天象,占卜农时。“占”,占卜;“天时”,指农时。这一句承上启下。

第四句“但愿桑麻足”是说山人希望土地肥沃,庄稼茂盛,满足于这种太平景象。“桑麻”,泛指种植桑树和麻类农作物;“足”,满足。这一句承接上文。

第五句到第八句写山人在村中与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第五句“比闾释猜嫌”,是说邻居们消除猜忌之心,和睦相处。“比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二十五里为比,二十五里为闾。这一句承上启下。

第六句“犬猫互收育”,是说邻居们把狗和猫放在一起饲养,让它们互相哺育。“互”,互相;“收”,抚养;“育”,养育。这一句承上启下。

第七句“时复邀邻叟”,是说有时还邀请邻家老翁前来饮酒作乐。“叟”,老年男子。这一句承上启下。

第八、九两句写邻叟酒后归去,山人的田家酒初熟,而他自己则在衡茅下酣睡。第九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这首诗的结尾两句,是说山人农事之余,常读农经。“恒夜读”,是说经常读书,“恒”,经常;“夜”,夜里。这两句是全篇总纲。

最后两句写山人归卧衡茅之下,酣然入睡。“衡茅”,横木或竹竿编成的简易房屋;“卧”,躺卧。这两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此诗语言质朴,平易自然。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安贫乐道、乐于耕读的隐士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