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悬沧溟,云涛翻栋宇。
据厓者为谁,浩落须眉古。
仰看蜃市变,俯视蛟螭舞。
隐显虚无间,三山若可睹。
惝恍群灵来,杂遝偕风雨。
此际一乘槎,大药应相许。
望望驰心魂,飘然若空举。
注释:
中庭:庭院。沧溟:大海,这里指代广阔的天空。云涛:云彩翻腾的波浪。
据涯(yá):站在高高的崖上。须眉:人的脸部和眉毛,古人以黑胡须为美,故称须眉。浩落:苍茫、空阔的样子。
仰看:抬头看,观看。蜃市:指海市蜃楼,即海上出现的虚幻的建筑群。
俯视:俯瞰。蛟螭(chī chuí):古代传说中的蛟龙和蜥蜴。
隐显:隐约显现,这里指云雾中的山峦时隐时现。虚无:形容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三山:指蓬莱仙岛,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若:好像,好像可以看见。
惝恍(chǎng hǎng):恍惚,迷离恍惚的样子。群灵:许多神灵或者仙人。
杂遝(tà):众多杂乱的样子。偕风雨:一起伴随着风雨。一乘槎(chá):一种船,泛指船只。
大药:长生不老的药物,道教用语。相许:相互应允。
望望:远望。驰心魂:使魂魄都飘然欲飞,形容心神飘忽不定。
飘然:形容轻飘飘的样子。若空举:如同举起一片空虚的旗帜在空中飘荡。
赏析:
《题运使卢同年抱孙》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诗作。此诗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雄浑壮伟,气势磅礴浩瀚。
首联“中庭悬沧海,云涛翻栋宇”写日出景象,“中庭”,指院中空地,也比喻朝廷。“沧溟”,大海之意,暗含广阔无边之意。“云涛”,指海雾或云气。“翻”,翻覆,此处指云涛翻滚于屋舍之上,与“栋宇”相应。“栋宇”,建筑高大宏伟之房屋,此处借指皇帝的宫殿,暗喻国事。这一句写出了日出之时,天边海平相接的景象,给人以宽广辽远之感。
颔联“据涯者为谁?浩落须眉古”继续描绘日出的景象。这句问话,表达了诗人对日出的好奇和惊叹。“据涯”意为站在高处观望。“者为谁?”是对“谁”字的疑问句式,表现出诗人对此景的惊异和不解。“浩落须眉古”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的景象,将日出比作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形象地表现了日出时的壮观和威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颈联“仰看蜃市变,俯视蛟螭舞”继续描绘了日出之时的景象。“仰看”是指抬头看,“蜃市变”指的是海市蜃楼的变化。“俯视”则是低头观察,“蛟螭舞”指的是龙蛇在云雨中舞动,形成一幅生动而奇特的自然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云雨变化和蛟龙舞动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尾联“隐显虚无间,三山若可睹”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出之时的景象。“隐显虚无间”指的是太阳逐渐升起,从虚无缥缈之中显露出来。“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的“若可睹”意味着虽然距离遥远,但似乎可以看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意境雄浑壮伟,气势磅礴浩瀚。诗人通过描绘日出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