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水不上天,旱魃形狰狞。
小民惧无岁,嚣然遂不宁。
抚之失其道,何以销未萌。
奉诏起循吏,精祷格皇灵。
化雨应时来,枯禾尽回生。
发粟宥其愚,众庶歌欢腾。
天人相感召,斯理洵可凭。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解答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这首七绝进行赏析,赏析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性字词,如“滦水”“旱魃”等,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运使卢同年任满归家之时所撰的赠言。②“滦水不上天”,点明时间与空间背景。诗人写景开篇,为的是引出下文。③“旱魃形狰狞”,暗喻当时的政治状况十分严峻。诗人以“旱魃”作比,生动地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的状况和人民生活的困苦。④“小民惧无岁”,指出百姓因受官吏的盘剥而生活无望,从而产生恐惧之心。⑤“抚之失其道,何以销未萌”,说明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消除祸患。⑥“奉诏起循吏”,指皇帝颁布诏书让有才干的人做官来治理国家,即后来所说的察举制。⑦“精祷格皇灵”,指地方官员诚心祷告天地神灵,祈求上天保佑。⑧“化雨应时来”,指及时降雨滋润庄稼,使得枯萎的禾苗得以复苏。⑨“发粟宥其愚”,指减免赋税以宽待农民。⑩“众庶歌欢腾”,指广大民众欢欣鼓舞。⑪“天人相感召”,指天意与人的意愿相互感应。⑫“斯理洵可凭”,“斯理”指这个道理。⑬“洵”同“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道理是可以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