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霜凋万类,鸱鸮鸣不止。
吁嗟文文山,柴市悲风起。
夸父化邓林,精卫填海水。
岂不知力微,寸心终不死。
读君正气歌,哭君作蒿里。
我哭君伤悲,君悲何时巳。
燕山古迹四首
译文
严霜凋万类,鸱鸮呜不止。吁嗟文文山,柴市悲风起。夸父化邓林,精卫填海水。岂不知力微,寸心终不死。读君正气歌,哭君作蒿里。我哭君伤悲,君悲何时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萧瑟的景象和历史人物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诗中“严霜凋万类,鸱鸮鸣不止”描写了严霜覆盖下的自然界,以及鸱鸮不停鸣叫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在严冬中的萧条与荒凉。这两句诗通过大自然的景象来象征历史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悲叹。
“吁嗟文文山,柴市悲风起”进一步描绘了文文山的历史背景和柴市的悲凉氛围。文文山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或伟人,而柴市则暗示着一个悲惨的地方,这里的气氛充满了悲伤和哀愁。这句诗不仅展示了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也表达了对这些人物悲剧命运的哀悼。
“夸父化邓林,精卫填海水”则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表现了对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对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赞颂。夸父追逐日影的故事和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精卫填海的传说都传达了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岂不知力微,寸心终不死。”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力量微小,但内心的坚持和追求是不会停止的。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不曾放弃。
最后一句“读君正气歌,哭君作蒿里”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深深敬仰和悼念之情。正气歌是一种歌颂正义和勇气的歌曲,而蒿里则是一种古代墓地的名称,这里用作悼念英雄之地的象征。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诗人将英雄的崇高形象和崇高精神永垂不朽地刻印在后人心中。
此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深刻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严霜、秋草、鸱鸮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历史英雄的形象刻画,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崇敬以及对时代更迭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对现实悲剧的感怀,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