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囿游回日将暮,解缆随流认归路。
炮虾劈蟹聊具觞,临觞缓领舟行趣。
须臾璧月丽中天,照见长江隔江树。
满目秋光尽画图,中流击楫为君赋。
魏主诗台久已颓,壮观亭子空烟雾。
白沙江村不可寻,青莲高楼在何处。
但见江声日夜流,征鸿又向江南去。
江乡传舍今独存,我辈登临畅遐顾。
褰裳远引且未能,旷怀每借江山吐。
况复尊中酒不空,良辰恰与名园遇。
诸君此日须尽欢,莫使林峦笑空度。

【注释】

  1. 真州:今江苏仪征。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偕:同。署中诸友:官府中的同僚好友。游吴园:游览苏州的园林。舟中燕集:乘船在江上聚会。二首之一:这是第二首诗的开头两句。
  2. 吴囿游回:从游览苏州园林回来。日将暮:太阳即将落山。解缆:解开船缆准备靠岸。随流:顺着流水方向。认归路:寻找回家的路。
  3. 炮虾:一种用火烤熟的大虾。劈蟹:把活蟹剖开煮熟。聊具:暂且摆上。觞(shāng):酒器。缓领:慢慢品尝。舟行趣:顺流而行的快意。
  4. 璧月:圆形的月亮。丽:照耀。中天:正处在天空中央。照见:映出。长江:指大江。隔江树:两岸树木。
  5. 画图:美丽的画面。中流:江中心。击楫:以剑敲打船桨,表示决心。为君赋:作赋来赞美。
  6. 魏主:晋武帝司马炎。诗台:即“太白楼”。已颓:已经毁坏。壮观亭子空烟雾:形容景色荒凉冷落。白沙江村:指苏州城外的白沙洲。青莲高楼:指苏州城北的莲花寺。在唐代,此两处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7. 江声日夜流:江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征鸿:远飞的鸿雁。又向江南去:又向南飞翔而去。
  8. 江乡传舍:沿长江的客舍。今独存:现在仍然保存着。我辈登临:我们这一群人登高远眺。畅遐顾:尽情地远望眺望。
  9. 褰裳(qiánshang)远引:提起衣服,向远处伸展身体。且未能:暂且不能做到。旷怀:开阔的胸怀。常借江山吐: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但见:只见。江声日夜流:只听见江水昼夜不停地流动。征鸿又向江南去:又看见飞向南方的大雁。
  10. 况复尊中酒不空:更何况尊中的美酒没有喝完。良辰:美好的时光。恰与名园遇:正好遇上名园美景。
  11. 诸君此日须尽欢:今天各位要尽情饮酒作乐。莫使林峦笑空度:不要让树林里的鸟兽讥笑我们白白浪费一天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作者于公元904年(唐天祐元年)重阳节时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苏州园林后泛舟游赏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及时行乐、不要虚度光阴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的前四句是写景,描写游园归来时的情景。“吴囿游回”点明游园之事,“日将暮”表明时间,“解缆随流”写船行之状。“炮虾”二句,写宴饮之事。“炮虾”指烹制活虾,“劈蟹”指烹制整只螃蟹。“聊具觞”即随便摆出酒杯。“缓领舟行趣”指慢慢品尝美味佳肴,欣赏顺流而下的风景。
    第二首的前四句也是写景,但重点不在船上,而在上岸后登上楼阁时的所见所感。“璧月”三句写月光照耀下的美景,“中流”三句写江流激荡的壮丽景象,“中流击楫”指江中激起的水花和浪花,比喻立志奋发的精神。“魏主”三句,写诗人感慨晋武帝建都洛阳而建太白楼,如今已成废墟,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只有那壮观的亭子还笼罩着一层烟云般的迷雾,让人感到一片凄凉。“白沙江村”二句,写苏州城外的白沙洲和城北的莲花寺依然美丽如旧,然而却无人赏识。“但见”五句,写诗人看到江水昼夜不停地流动,想到远方的大雁又向南飞去,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应抓紧时机及时行乐。“况复”三句,写虽然酒尚未尽,美景尚多,但不应虚度时光,应抓住美好时光尽情欢乐。最后两句,诗人希望与友人一道登高远望,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情景相生,语言优美流畅,音韵和谐悦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