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昔繁霜四海秋,端居终日抱离忧。
徒怀阮籍登临叹,长作卢敖汗漫游。
乱世谁能谋禄隐,全生终愧客诸侯。
越王台上思乡处,一片笳声动地愁。
【注释】
一昔:指一个早晨,一日之间。
端居终日抱离忧:整天呆在家里,心中满怀忧愁。端居,端坐,闲居。离忧,离别之忧;别离之虑。
徒怀阮籍登临叹:空想着阮籍登高远望而感叹世事。阮籍《咏怀诗》中多有此类感慨。
长作卢敖汗漫游:长期地作卢敖那种在水边徜徉、流连忘返的漫游生活。
乱世谁能谋禄隐:在动乱的时期,谁又能像古人那样谋求隐居呢?禄,官位,俸禄,这里指做官。
全生终愧客诸侯:保全自己的生命,最后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如诸侯(指那些身居高位、享有特权的人)的优越。
越王台上思乡处,一片笳声动地愁:站在越王台上,望着故乡的方向,听着远处传来的胡笳之声,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愁绪。越王台即越王山,在今浙江绍兴市。
【译文】
在一个早晨,我独自呆在家里,整日抱着对离乡的忧虑。
我空想着阮籍登高远望而感叹世事的变化,也羡慕卢敖那种在水边徜徉、流连忘返的漫游生活。
在动乱的时期,谁能像古人那样谋求隐居呢?
我深感保全自己的生命,最终却感到惭愧,因为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身居高位、享有特权的人。
站在越王山上,望着故乡的方向,听着远处传来的胡笳之声,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愁绪。
【赏析】
此诗首二句为第一部分,写自己“一昔”之内所经历的变故和心情。“一昔”二字,是点明时间,说明诗人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早晨,这中间有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故事。“一昔”之内,天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海都进入了秋天,诗人却独守着空房,终日郁郁寡欢。“端居”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这种境遇时的心境。“端居”,是说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因而心怀愁绪。“抱离忧”,就是怀着离别的忧愁。诗人以“端居终日”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终日”,表示时间长,“抱离忧”则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忧愁。“徒怀阮籍登临叹”一句中,诗人以阮籍自比,说自己只能徒然地怀念他登高远望时发出的感叹而已。阮籍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文人,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登临叹”三字,既写出了阮籍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阮籍在《咏怀诗》中曾写过这样一些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里的“登临叹”,就是对这种现实的一种感慨。“长作卢敖汗漫游”,这句诗中用典较多。卢敖者,战国时人。《列子·汤问》载:“楚人有卖浆者,过见梁王,言其浆之美,梁王曰:‘请饮其浆’。左右奉卮,梁王为之热浆。已而果腹,三日而病。医曰:‘其为人甘酸,大如瓜,广数寸,一食一鸡子大,美可寒中。’”卢敖的这个故事很富于传奇色彩,它反映了一种游侠精神。这里诗人以卢敖自喻,表示自己渴望像卢敖一样在水边徜徉、流连忘返的生活。“乱世谁能谋禄隐”这一句,诗人进一步发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认为在动乱的时代,谁能像古人那样谋求隐居呢?这里所说的“谋禄隐”,是指求得官职后能隐居起来。“乱世”两字概括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国家四分五裂,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像古人那样谋求隐居呢?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自己在动乱时代无法实现隐居愿望的无奈心情。“全生终愧客诸侯”这一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生”两字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保全生命,而不是追求名利。“终愧”两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实现这一理想而产生的自责和羞愧之情。诗人以“客诸侯”自比,认为自己还不如那些身居高位、享受特权的人。这既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第二部分为第二段,写在越王台上的所见所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慨。“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市。据《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在此地筑台观战。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游览之地。从“一片笳声动地愁”这一句可以看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凉,只有胡笳声在响动。胡笳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吹奏的长笛乐器。这里用它来比喻环境的凄凉和诗人心中的愁绪。“越王台上思乡处”一句中,诗人以“思乡处”来概括越王台的特点,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在越王台看到的情景与思乡之间的联系。诗人站在越王台上,面对着远方的故乡,听着远处传来的胡笳声,心中不禁涌起了深深的愁绪。这些情景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幅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诗人几乎无法承受,因此他用尽了全力去抑制自己的感情。“一片笳声动地愁”这一句中,“一片”、“动”两个词的使用,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形象。它们不仅描绘出了胡笳声音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感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站在越王台、听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眷恋。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几乎无法承受。因此,他用尽了全力去抑制自己的感情。
第三部分为第三段,写诗人站在越王台上所引发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乱世谁能谋禄隐”这一句中,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动乱时代的无奈和失望。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们很难有机会像古人那样谋求隐居。“全生终愧客诸侯”这一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和对自己的自责。他认为自己的生命被完全利用了,没有留下任何值得骄傲的东西。最后一句“越王台上思乡处,一片笳声动地愁”中,诗人用“越王台”这个地点来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思乡处”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寄托和象征。通过这个地点,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诗人几乎无法承受. 因此他用尽了全力去抑制自己的感情。“一片笳声动地愁”这一句中,“一片”、“动”两个词的使用,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形象。它们不仅描绘出了胡笳声音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感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站在越王台、听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眷恋。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几乎无法承受. 因此他用尽了全力去抑制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