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
谁人铸出碧菱花,一片清光月同净。
真子作镜名飞霜,背铸梧桐栖凤凰。
真子一去不复返,造象依然镜里藏。
琳琅修竹戛清影,几上剑光明耿耿。
破土龙孙解箨时,残春正暖何尝冷。
更有莲花出小池,珠盘翠盖走灵龟。
灵龟腹下成虚纽,好让丝绦系更垂。
镜背下方有池水,上方云气飘飘起。
顾兔天光照水光,千年不改常如此。
真子披衣坐竹林,却当初夏弄瑶琴。
七弦一拂动风雨,晴来忽激清商音。
倏尔长空变凉节,破晓霜华霏玉屑。
翡翠楼前片片明,鸳鸯瓦上丝丝结。
此时寒逼衣袂轻,月残霜落更虚明。
青铜内有古人在,琴上无声如有声。
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
若是山阴道上人,一舟相访霜如雪。

真子飞霜镜歌

赏析清代唐庆云诗作《真子飞霜镜歌》

  1. 作者简介
  • 唐庆云,字古霞,吴县人。清代诗人。其诗作《真子飞霜镜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与魅力。
  1. 诗词原文
  • 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谁人铸出碧菱花,一片清光月同净。
  1. 注释及译文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在书房中发现一面古代镜子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将镜子的质感、光泽以及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同时,通过对镜子的描写,也暗示了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赞美之情。
  1.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时代。诗中的“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两句,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中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1. 创作背景与影响
  • 《真子飞霜镜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其书房中发现一面古代镜子后,被其深深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文人雅士都纷纷效仿。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与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名家评析
  • 对于这首诗的解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开放;有人则认为它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
  1. 现代应用与传承
    《真子飞霜镜歌》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校将其纳入教材,让学生们学习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装饰品、工艺品等。这些传承方式不仅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也为其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