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圆山路,驱车谒圣堂。
龙峒新庙貌,麟史旧文章。
坛杏春应好,池芹夏自香。
弦歌鲲岛遍,风教复隆昌。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落日圆山路,驱车谒圣堂。
龙峒新庙貌,麟史旧文章。
坛杏春应好,池芹夏自香。
弦歌鲲岛遍,风教复隆昌。
下面是每一句的注释和赏析:
落日圆山路,驱车谒圣堂。
- “落日”指的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而”圆山路”可能是指通往圣堂的路弯弯曲曲、曲折盘旋,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驱车”则表达了诗人驾车前往圣堂的急切心情。”谒圣堂”表示去拜见圣堂。
- 这里的“圣堂”应该就是指台北圣庙,即供奉着神灵的地方。
龙峒新庙貌,麟史旧文章。
- “龙峒新庙貌”中的”龙峒”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地点,与“龙峒新庙貌”连用,可能是在描述新庙的外观。“新庙貌”意味着这是一座新建的庙宇。
- “麟史旧文章”中的”麟史”可能是指历史书籍,或者是指那些记录历史故事的书籍。“旧文章”表明这些书籍记录了很久以前的故事。
- 这里强调的是新旧之间的对比,新庙貌和新书都是新的,但是旧书里记录着古老的故事。
坛杏春应好,池芹夏自香。
- “坛杏”中的”坛”可能是指祭祀用的坛子,而”杏”是一种水果,通常在春天成熟。”春应好”意味着春天来临的时候,坛子里的杏子应该是美味可口的。
-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坛子里的杏子应该是最好吃的。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杏子和菜叶在夏天生长的情景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弦歌鲲岛遍,风教复隆昌。
- “弦歌”可能指的是唱歌或弹奏乐器的声音,”鲲岛”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岛屿或者是指音乐传遍全岛。
- “风教复隆昌”中的”风教”可能是指教化,而”复隆昌”则是说这种教化又再次变得繁荣昌盛。
- 这句诗表达了音乐和教化在一个地方传播得越来越广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的肯定态度。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台北圣庙的旅途和所见所感。首句点明了时间是在落日时分,诗人驾车前往圣庙;次句通过“龙峒新庙貌”和“麟史旧文章”展现了新旧对比之美;第三句通过“坛杏春应好”和“池芹夏自香”表达了自然之美;最后两句通过“弦歌鲲岛遍”和“风教复隆昌”,展现了音乐和文化在一个地方的传播和繁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美、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