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毫绵渺墨光中,鼓铸当年认化工。
未许一焚俱玉石,应知百炼胜金铜。
茂先博志承恩重,宗可闲题寄意雄。
付与横空盘硬语,铮铮文字有声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铁砚
含毫绵渺墨光中,鼓铸当年认化工。
未许一焚俱玉石,应知百炼胜金铜。
茂先博志承恩重,宗可闲题寄意雄。
付与横空盘硬语,铮铮文字有声同。
释义: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铁砚”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人墨客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 “含毫绵渺墨光中”,描述了铁砚的形状和质地,以及它在墨水中的光泽。这里的“毫”指的是毛笔,而“绵渺”则形容墨水流动时的状态,如同云雾般飘渺。
- “鼓铸当年认化工”,意味着古代的文人用铁砚来磨砺笔墨,这种工艺本身就蕴含着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这里“工”指的是工匠,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铁砚打造成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 “未许一焚俱玉石”,这句话表达了对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的赞美。在写作过程中,即使面对困境和挑战,也绝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里的“玉石”比喻了文人的品格和才华,就像珍贵的玉石一样珍贵、难得。
- “应知百炼胜金铜”,意味着经过反复打磨的金属,其质地和价值远远超过普通金属。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文人通过不懈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非凡成就的道理。这里的“金铜”比喻了文人的作品,即经过无数次打磨和磨练后,其价值和品质得到了提升。
- “茂先博志承恩重”,这里的“茂先”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张茂先,他曾担任过秘书监等职务,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而“博志”则意味着他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学识。这句诗表达了对张茂先博学多才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宗可闲题寄意雄”,这里的“宗可”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文人或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充满豪放之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发。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文人作品风格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 “付与横空盘硬语,铮铮文字有声同”,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它认为文学作品应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像坚硬的金属一样经得起推敲和考验。这里的“横空盘硬语”形象地描绘了文学作品中那些富有力量和深度的句子,它们如同坚硬的金属一般,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 整首诗通过对铁砚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韵味的诗歌。诗人以“铁砚”为题,巧妙地运用了“铁砚”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文人墨客的敬意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铁砚”作为诗歌的引子,以其坚固耐用的特性象征着文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铁砚的形状和质地,以及其在墨水中的光泽,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股深沉而又坚定的气息。
“鼓铸当年认化工”这句诗进一步升华了“铁砚”的象征意义。它表达了古代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铁砚打造成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工艺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也象征着文人对于学问和艺术的尊重和珍视。
“未许一焚俱玉石,应知百炼胜金铜”这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意味着即使面对困境和挑战,也绝不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样的精神特质使得文人能够在逆境中找到前进的力量,从而取得非凡的成就。
整首诗歌通过对“铁砚”的描绘和对文人精神的赞美,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它鼓励人们要像铁砚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和作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