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祸降臣累可哀,胡天凄望李陵台。
千秋事业刑馀作,一代文章史局开。
蠹简唐虞遥溯上,鸿裁楚汉并传来。
钩玄索隐三家注,尽附原书炫博该。
【注释】
惨祸降臣累可哀:惨祸降临,使我遭受了极大的不幸。
胡天凄望李陵台:“胡天”指北方的天空,这里指代北方的统治者;“李陵台”指汉昭帝时的李陵投降匈奴后被处死的地方。李陵原为汉朝的将领,后来投降匈奴,被匈奴单于封为王侯。
千秋事业刑馀作:千秋大业在受尽刑罚之后才开始。作,开始。
一代文章史局开:一个时代的文治武功,由他来开启。史局,指史官或史家。这里指代李善。“史局”,即史馆,是汉代掌管修史撰述的官署。
蠹简唐虞遥溯上:蠹简,蛀书的竹简。“唐虞”,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里借指古代。“上”,追溯。
鸿裁楚汉并传来:鸿才大笔,同时裁割、整理楚汉两代的历史。楚汉战争是西汉初年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一次战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钩玄索隐三家注:钩玄,指探求精微深奥的道理。索隐,指寻求事物的根源和隐微之处。三家注是指对儒家经典著作所作的三种不同注解。
尽附原书炫博该:全部附上原文,使世人了解其博学广见。炫,使……光彩夺目。“炫博该”,即炫博多才。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写《史记》作者司马迁遭酷刑之后仍然坚持著述的精神。首四句写其不幸遭遇,五、六句赞颂其成就,七、八句赞扬其学术造诣,末两句点明题旨。全诗以议论带抒情,情志相融。
“惨祸降臣累可哀”,“惨祸”二字写出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对朋友不幸命运的惋惜。诗人用两个比喻“可哀”、“凄望”,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对友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千秋事业刑馀作”,“千秋事业”指的是司马迁一生从事的工作和创造的业绩。“刑馀作”则是指司马迁受刑之后仍继续进行著述。这一句既是对司马迁一生业绩的总评,又点出了他晚年的境遇,同时也暗示着司马迁的不朽业绩将会随着他的死而永垂千古。
“一代文章史局开”,“一代文章”是说司马迁开创了一代文学创作的新天地,他的著作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史局”是指史官或史家。“史局”在这里指司马迁自己主持编写《史记》。司马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伟大作品。
“蠹简唐虞遥溯上”,“蠹简”指用蛀书的竹子制成的简牍,是书写时常用的一种工具。“唐虞”指唐尧虞舜,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贤君。“唐虞”在这里借指古代圣人。“上”,追溯。诗人通过对古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司马迁的赞美之情。
“鸿裁楚汉并传来”,“鸿裁”指大手笔,裁断的意思。“楚汉并传”指的是楚汉战争的故事。“楚汉并传”在这里指司马迁把楚汉战争的事迹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钩玄索隐三家注”,“钩玄”指探索事物的深奥道理。“索隐”指寻找事物的来源和隐秘之处。“三家注”是指对儒家经典著作所作的三种不同注解。“三家注”,指《论语》、《孟子》、《韩非子》这三部著作的注疏者分别是孔安国、杨雄和桓谭三位学者。他们三人对各自所注释的经典著作作了不同的注解。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赞扬了司马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对《史记》这部伟大著作的赞赏。
“尽附原书炫博该”,“尽附”指全部附上。“原书”指原本的书籍。“炫博该”指的是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明了司马迁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于《史记》这部伟大著作的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