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鬓烟绡何处来,杜兰香满碧波隈。
冰丝鸳锦天孙怨,玉柱鹍弦帝子哀。
环佩夜趋三峡雨,鼋鼍春起九江雷。
一从缥缈身沈后,水净沙明听不回。
【解析】
失题,即无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有言志的诗,全诗以咏物为主,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雾鬓烟绡何处来,杜兰香满碧波隈”,前两句写景,写诗人在江边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只见她“雾鬓”而发,像“烟绡”一样薄如蝉翼,又似“杜兰”般清香袭人。“杜兰”指杜若,一种草名,其叶可制香料。后句写这位女子在江边采莲时,香气四溢,飘满了江边的绿波之滨。
“冰丝鸳锦天孙怨,玉柱鹍弦帝子哀”,这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笔,通过“天孙”和“帝子”的描写,写出了这位女子的身份高贵、身份卑微,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她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冰丝”指织成细缕的丝巾。“玉柱”指用玉石装饰的琴柱。这里用“天孙”、“帝子”等典故,来表达作者对那位女子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惋惜。“天孙”和“帝子”,都是指汉武帝刘彻。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春正月,西王母八十岁,寿星东出,汉武帝于上林苑祭祀西王母,并派方士求神药延年不老;又于八月,令祠官以太牢祠三公,太祝迎六国诸侯王贵人夫人亲至庙,乘鸾车,建华盖,歌童吹手相和,以召神来。“帝子”指天子之子,这里指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好神仙之事,他命方士寻找不死之药,还曾三次亲自驾临上林苑祭拜西王母,以求长生不老。汉武帝为了求仙访道,不惜耗费巨资,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帝子哀”指汉武帝因好神仙之事而劳累过度而死。
“环佩夜趋三峡雨,鼋鼍春起九江雷”,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写汉武帝死后,其宠幸的妃嫔们也相继死去;她们生前所喜爱的宝物,也被奸臣盗去。“环佩”指代皇后之佩,“鼋鼍”是指龟和鳖,泛指水族。这一句是写当时朝廷中权奸当道,忠良被害,贤德的人被排挤的情况。据《汉书·霍光传赞》载:“汉元帝之时,宦官用事,政在女主,外家亲属,布满朝廷。”可见,当时朝政已经腐败到了极点。
“一从缥缈身沈后,水净沙明听不回”,这两句是说自从汉武帝死后,朝政日益腐败,奸佞横行,贤德之士被迫害致死。诗人感叹自己已远离尘世纷争,来到这幽静的地方,但仍然听到朝廷中的是非纷争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作的一首无题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腐败的愤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雾鬓烟绡何处来,杜兰香满碧波隈”,前两句写景,写诗人在江边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只见她“雾鬓”而发,像“烟绡”一样薄如蝉翼,又似“杜兰”般清香袭人。“杜兰”指杜若,一种草名,其叶可制香料。后句写这位女子在江边采莲时,香气四溢,飘满了江边的绿波之滨。
颔联“冰丝鸳锦天孙怨,玉柱鹍弦帝子哀”,这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笔,通过“天孙”和“帝子”的描写,写出了这位女子的身份高贵、身份卑微,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她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天孙”和“帝子”,都是指汉武帝刘彻。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春正月,西王母八十岁,寿星东出,汉武帝于上林苑祭祀西王母,并派方士求神药延年不老;又于八月,令祠官以太牢祠三公,太祝迎六国诸侯王贵人夫人亲至庙,乘鸾车,建华盖,歌童吹手相和,以召神来。“帝子”指天子之子,这里指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好神仙之事,他命方士寻找不死之药,还曾三次亲自驾临上林苑祭拜西王母,以求长生不老。汉武帝为了求仙访道,不惜耗费巨资,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帝子哀”指汉武帝因好神仙之事而劳累过度而死。
颈联“环佩夜趋三峡雨,鼋鼍春起九江雷”,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写汉武帝死后,其宠幸的妃嫔们也相继死去;她们生前所喜爱的宝物,也被奸臣盗去。“环佩”指代皇后之佩,“鼋鼍”是指龟和鳖,泛指水族。这一句是写当时朝廷中权奸当道,忠良被害,贤德的人被排挤的情况。据《汉书·霍光传赞》载:“汉元帝之时,宦官用事,政在女主,外家亲属,布满朝廷。”可见,当时朝政已经腐败到了极点。
尾联“一从缥缈身沈后,水净沙明听不回”,这两句是说自从汉武帝死后,朝政日益腐败,奸佞横行,贤德之士被迫害致死。诗人感叹自己已远离尘世纷争,来到这幽静的地方,但仍然听到朝廷中的是非纷争不断。
这首诗运用比喻、象征、借代等手法,将景物写得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全篇构思新颖巧妙,结构严密严谨。特别是中间两联的意象组合十分巧妙、贴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