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蓑笠隐潇湘,兴发歌来水荇香。
清入白云猿欲断,疏传红蓼雁分行。
烟波共老酬江月,姓字无闻指石梁。
别调不须尘世和,乱峰横翠碧流长。
赋得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湘江旅行时所作。题目中的“赋得”指的是应制诗,是一种规定格式的诗歌,要求诗人根据题目或题材来创作。而“欸乃”则是古代一种船夫的号子,这里指代的是江水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整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何人蓑笠隐潇湘,兴发歌来水荇香。
清入白云猿欲断,疏传红蓼雁分行。
烟波共老酬江月,姓字无闻指石梁。
别调不须尘世和,乱峰横翠碧流长。
注释:
- 潇湘:今湖南、广东两省之间的一段河流,又称湘江。
- 兴发:兴致勃勃地兴起。
- 清入:清凉透彻如同进入。
- 猿欲断:猿猴因寒冷而啼叫声嘶哑,像是要断裂一般。
- 疏传:稀疏地传播。
- 烟波:烟雾笼罩下的江水。
- 姓字无闻:指没有留下姓名,默默无闻。
- 石梁:传说中的一座石头桥梁,位于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口北岸,横跨长江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湘江风光的佳作。诗人以“赋得欸乃一声山水绿”开篇,描绘了湘江边的景致。接着,诗人用四句诗分别描绘了湘江的自然景观和渔夫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清入白云猿欲断”形容了清澈的江水与白云相接,使得猿猴啼声似乎要断裂;“疏传红蓼雁分行”则表现了秋天时节,红蓼花盛开,大雁南飞的情景。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的态度,认为只有大自然的美好才是值得珍惜的。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