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洒寒林不断风,偏吟哀笛戍楼东。
兰桡春泛无归计,纸帐宵悬有梦通。
芳草多情苟令寂,旧山无主藐孤空。
纵教驿使来天外,铁干香消类转蓬。

【解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之作,写自己飘泊异乡,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境遇。

“忆梅”:忆念梅花。“雪洒寒林不断风”:雪落枝头,寒林如盖,寒风呼啸。“偏吟哀笛戍楼东”:在戍楼上吹着悲凉哀婉的笛声。“哀笛”:悲凉而幽怨的笛曲。“戍楼”:驻守边疆的高楼。“戍楼”:驻守边疆的高楼。

“兰桡春泛无归计”,春天乘着船儿去泛游,但心中却没有任何归家的计划。“兰桡”:用香草作装饰的桨。“泛”:泛指泛舟。“春泛”:泛指泛舟春水之上。“无归计”:没有回家的计划。

“纸帐宵悬有梦通”,纸帐空悬,梦见家乡,心绪缠绵。“纸帐”:以纸糊成的卧具。“有梦通”:有梦可通。“通”:通达、通畅。“宵悬”:夜晚悬挂。

“芳草多情苟令寂”,“芳草”:芳草本义为香草,这里借指故乡。“苟令”:姑且让使。“寂”:寂寞无声。“苟令寂”:姑且让寂静。

“旧山无主藐孤空”,“旧山”:故土。“无主”:没有主人。“藐孤空”:冷落孤独。

“纵教驿使来天外”,“纵教”:纵然。“驿使”:古代驿站传递文书的人,后泛指使者。“来天外”:到天上。

“铁干香消类转蓬”,“铁干”:形容松柏之坚劲。“转蓬”:随风旋转的蓬草,比喻行旅不定。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之作,写自己飘泊异乡,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境遇。全诗意境清丽,笔致飘逸,风格与早年不同,表现出一种苍凉之感。

首联先写环境氛围:“雪洒寒林不断风”“戍楼东”,戍楼东即戍楼东面,戍楼是边塞上的瞭望建筑,此处点明时值冬季,天气严寒,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一片肃杀景象。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寓了作者内心的孤苦和凄凉。

颔联转入抒情:“兰桡春泛无归计”一句,写自己春天乘着船儿去泛游,但心中却没有任何归家的计划。这两句虽然表面上是在说自己的游踪,实际上是说自己对前途毫无把握,无法安排自己的归宿和前程。

颈联进一步抒写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纸帐宵悬有梦通”。这句中的“纸帐”指的是纸糊的床帐,用以形容简陋、贫穷;“有梦通”则是指心中有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而,即使心中有这样的思念,也难以表达出来。因此,只能通过梦中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梦境充满了凄楚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助。

尾联再进一层,写故园景色和内心感受:“芳草多情苟令寂”“旧山无主藐孤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他想象着故乡的芳草,虽然生长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但却能够独自傲立,无人能动;而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连故土都变得冷寂、空旷,无人问津。

最后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纵教驿使来天外,铁干香消类转蓬。”这句中的“驿使”指的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他们骑着驿马从天而降,来到诗人面前。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劝说,也无法改变诗人心中的孤寂与无奈。最后,诗人以“铁干香消类转蓬”作为结尾,暗示了自己的身世如同飘零的蓬草一样,无法找到归宿。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它既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