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有长松,亭亭一千尺。
挺拔干云霄,阴森荡天日。
蛟龙不敢窥,风雨何能蚀。
有时明月来,清影散寒碧。
不为绳墨拘,应笑栋梁失。
抱此千岁姿,支离托泉石。

【注释】

东海:指渤海,位于中国东部。长松:高耸的松树。亭亭(tíng):挺拔的样子。一千尺:形容松树非常高大。挺拔:高耸、直立。干云霄:直入云霄。阴森:阴暗。荡天日:遮住天空。蛟龙不敢窥:蛟龙也不敢靠近。何能蚀:怎么能够侵蚀。有时明月来:偶尔月亮出现。清影散寒碧:月光照在湖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使湖水显得格外寒冷而清澈。抱此千岁姿:怀抱千年的姿态。支离托泉石:寄托于泉水石头之间。【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赞美长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全篇以“松”为中心进行描写和抒情。起句写松之高大、雄奇。“亭亭一千尺”,是说这株长松高大挺拔,直插云霄。“干云霄”,“干”,冲也。“霄”是云与天的交接处,即天上。“干云霄”即直入云宵。“阴森”,形容它高大而幽暗;“荡天日”,则说明它的高大足以遮天蔽日。这两句是说:这株松树高大威武,气势雄伟,高耸直入云霄,浓密的枝叶遮蔽了整个天空,使它变得阴暗起来。“蛟龙不敢窥”、“风雨何能蚀”是说:这株松树高大到足以挡住蛟龙窥视,风雨也无法侵蚀它。“蛟龙”是传说中一种龙,这里用来形容松树之高。“蛟龙不敢窥”,是说这株松树高大到足以挡住蛟龙的窥视,蛟龙也不敢接近。“风雨何能蚀”是说:风吹雨打也不能侵蚀它。这三句是说:“东海长松”之高大、雄奇。下面三句是说:“东海长松”的神奇、威严。“有时明月来”是说:有明月的时候,它照得湖面晶莹明净,皎洁如玉。“清影散寒碧”是说:月光映照下,长松的倩影投射在湖水之上,湖面显得更加清凉透明。“有时明月来”,是说有时明月出来时,它照得湖水明净,如白玉一般。“清影散寒碧”,是说月光映照下,长松的倩影投射在湖水之上,湖面显得更加清凉透明,如同被冰水洗涤过一般。“有时明月来”是说明月有时出来,它照得湖水明净,如白玉一般。“清影散寒碧”是说月光映照下,长松的倩影投射在湖水之上,湖面显得更加清凉透明,如同被冰水洗涤过一般。“抱此千岁姿”,“抱此”,抱住;“千岁”,表示长久;“姿”,姿态或形状。是说这株长松抱着千年的姿态,永远屹立在那里。“支离托泉石”,“支离”,零散貌;“泉石”,山间清泉水流过的地方。是说这株长松把千年的姿态托付给泉石,让它永远地安息在那里。

整首诗通过咏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