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虽各适,乾坤同娱嬉。
鸿鹄所到处,鸠鴳安能知?
九万扶摇风,律以枋榆枝。
谁谓彼诬妄,所见诚如斯。
许由让天下,平阳不能追。
逆旅亡皮冠,踪迹乃见疑。
见疑不妨受,我外知我谁。

偶然作

大小虽各适,乾坤同娱嬉。

鸿鹄所到处,鸠鴳安能知?

九万扶摇风,律以枋榆枝。

谁谓彼诬妄,所见诚如斯。

许由让天下,平阳不能追。

逆旅亡皮冠,踪迹乃见疑。

见疑不妨受,我外知我谁。

注释:

  1. 偶然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偶然性的认识和接受。
  2. 大小虽各适:虽然事物的大小不同,但它们都能适应各自的环境和条件。
  3. 乾坤同娱嬉:天地万物共同享受着欢乐和自由。
  4. 鸿鹄所到处:鸿鹄(大雁)无论飞到何处都能生存。
  5. 鸠鴳安能知:小麻雀或鹌鹑等小鸟无法理解大雁的行为。
  6. 九万扶摇风:大雁在高空飞行,就像被大风刮起一样。
  7. 律以枋榆枝:用榆树的枝条比喻自己的行为,意指自己的行动与榆树相似。
  8. 谁谓彼诬妄:谁又会认为大雁的行为是虚假的呢?
  9. 所见诚如斯:确实如同大家所看到的那样。
  10. 许由让天下:传说中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但许由不接受。
  11. 平阳不能追:即使是平阳这样的大国也无法追上许由。
  12. 逆旅亡皮冠:在旅途中的客栈里失去了自己的帽子。
  13. 踪迹乃见疑:因为丢失了帽子而被人怀疑。
  14. 见疑不妨受:受到别人的怀疑也不妨事,不必放在心上。
  15. 我外知我谁:自己了解自己已经很难了,又怎么能了解别人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大雁在不同环境中都能适应和生存的现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态度的理解。诗人以大雁为喻,说明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适应方式,不必过于担心外界的评价和误解。同时,诗中通过许由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和对自我认知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