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渺无际,一舸任东西。
风饱孤帆重,江宽远郭低。
泽鸿余败堵,戎马听征鼙。
起共刘生舞,声声午夜鸡。

庚戌,即庚戌年,是宋孝宗淳熙五年。湖南,指湖南省。《全宋诗》录此诗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作。

【注释】

①庚戌:干支纪年法中指庚辰年,也就是淳熙五年。②白波:指江水。③东西:指船的航行方向。④风饱孤帆:帆受风鼓起而满。⑤江宽远郭低:指湘江宽阔而江边的小城显得矮小。⑥泽鸿:指大雁。⑦戎马:指战马。⑧刘生:指刘克庄。⑨午夜鸡:指报时的更夫或鸡啼。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乘舟从洞庭湖东下至湘阴县时的情景。诗人在船上观景,触景生情。

开头两句写洞庭湖水茫茫,一叶扁舟任东西。“白波渺无际”一句,写洞庭湖浩淼无边,白浪滔滔,无边无垠;“一舸任东西”一句,则写舟行水上,任随东流。“白波”句用《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诗意,写洞庭湖浩瀚如海。“一舸任东西”,以舟行水上为喻,写出舟行湘江的顺适和自由。“白波”句、“一舸”句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浩渺无边和舟行水上顺适自由的意境。

三、四句写湘江水势宽广,江岸上城小。“风饱孤帆重”一句,写洞庭湖上风帆饱满,使孤帆重重;“江宽远郭低”一句,写湘江水势广阔,江岸上小城显得矮小。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诗人面对浩渺的洞庭湖和广阔的湘江水势,感慨万端,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洞庭湖浩瀚无边,湘江水势宽阔,多么壮丽啊!

五、六句写湘江两岸景色。“泽鸿余败堵”,写大雁南飞,留下残翅,栖息在堤岸上。“戎马听征鼙”,写战马听到军鼓声,准备应战。“泽鸿”一句和“戎马”一句,分别运用《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淮南子.原道训》“夫马者,陆禽也,犹喜佚而恶劳,然騕褭者日驰千里,筋驽者踯躅不进”的典故。

七八句写作者与同舟人共舞,听到更鼓声,看到报时辰的更夫或打更的人。这里的“刘生”即指刘克庄。“起共刘生舞”,化用了刘克庄《夜坐呈诸友》“起舞忽闻更漏促”诗句,表现了作者的兴奋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喜爱。“刘生”一句中的“起共”二字,既是对前面“起舞”一词的承接,又是对后面“刘生舞”一词的照应,使诗歌结构完整严密。最后两句写深夜时分,听到报时的更鼓声。“午夜鸡”一句,既写了时间,又写出了作者听到更鼓声后的感想。诗人听到更鼓声,联想到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想到他们此时一定也在欣赏着这美妙的音乐吧!因此心中充满喜悦和激动。

这首七绝写得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诗人通过对湘江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