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无缓流,十里径一折。
初险试中宿,波势怒将泄。
已过太平角,涨沙积晴雪。
陡立香炉峰,束江作喉舌。
狞石不受篙,篙锋猛相啮。
鸿荒有遗迹,累累蜂窠缀。
长年督众力,错迕手见血。
乘机一转舵,引臂百炼铁。
深青凛习坎,昏黄遽出穴。
轻舸时低昂,孤怀自超越。
前舟浈阳来,疾帆飞鸟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词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题材、主题、构思方式、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然后指出表达效果。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结合具体诗句的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修辞(拟人、比喻、夸张等)、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直抒胸臆等)的作用和表达技巧以及意境的特点。还要注意体会诗歌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这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

【答案】

示例一

译文:北江没有缓流,十里地有一座山崖。起初险要的地方试宿一晚,波势汹涌即将冲刷堤岸。过了太平角之后,江水涨满沙滩像积雪一般白。陡立着香炉峰,把江流束住如同喉咙一样。狰狞的石头不接受篙尖的触动,篙尖猛烈相触。这里曾是鸿荒时代的遗址,到处可见蜂窠似的石堆。长期督率众人用力,错综交错的手碰出血来。趁机会一转舵柄,手臂伸得象百炼的铁。深青的颜色凛冽如坎,昏黄的颜色急速地冒出洞口。轻舟有时低昂,孤身一人心怀超越。前边来的船只是从浈阳来,飞鸟疾帆迅速而过。

注释:北江:指北江水运。无:没有。十里径:指江边的山崖。初险:开始时的险峻。中宿:中途休息住宿。泄:冲刷。已过太平角:经过太平角的山崖。涨沙:水位上升而堆积的泥沙。晴雪:晴朗的雪景。陡立:陡峭地矗立。香炉峰:即韶石山。中流为砥柱,两旁为两山夹峙,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形如香炉而得名。“香”为形容词,作动词用,“竖立”、“矗立”。喉舌:指香炉峰。狞石:形容山石狰狞的样子。受:接触。篙锋猛相啮:形容篙尖猛烈地刺入石中,与石相磨。鸿荒:远古时代。遗迹:指古迹遗址。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累累”为数词,此处修饰动词。蜂窠:形容岩石上长满苔藓的样态。错迕手:指错综交错的手。出穴:冲出洞穴。错综:交错杂乱的样子。引臂:伸手。百炼铁:指百炼钢。引申为锤炼。错综交错,反复锤炼。深青:颜色深暗。习坎:《易经》卦名之一,象征忧患困顿。习坎为艮上震下,象征内心忧患重重。冥冥:《易》卦之一,意为深远难测或昏暗不明。《易·系辞下》:“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昏黄:天色暗淡不明。倏:快速突然的意思。乘机:趁着机会。一转舵:转动船舵。引臂:伸手去拉船桨。出穴:冲出洞穴。“冥冥”、“昏黄”均为形容词。“遽”是副词,表示突然、忽然之意。轻舸:轻盈的小船。低昂:上下浮动摇摆的样子。“轻舸、“孤怀”都是名词,“低昂”“孤怀”都是动词。“孤怀自超越”,意思是独自胸怀壮志,意气豪迈,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的拘束。浈阳:地名,今属韶关市,在广东。疾帆飞鸟瞥:指快船飞驰而过的情景。

赏析:此诗写诗人乘舟行至韶州浈阳峡口时所看到的景色及感受。诗的首联点题。颔联起势,写船行途中所见的景物,突出其险急。颈联写香炉峰的雄奇险峻。尾联写舟行至浈阳峡口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