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风雨古语传,今秋云物何澄鲜。
天公怪底号令错,唤醒屏翳丰隆眠。
九日更越日有四,以三乘九阳无偏。
飞廉先驱号万窍,随以飒拉喷流泉。
秋行夏令势浡淈,列缺吐火施其鞭。
九衢淙淙注黄潦,泥没一丈车倾蹎。
城南高台竦百尺,苍波对面葭苇连。
烟光水气相荡潏,岌嶪孰敢登危巅。
岂知诗人足好事,偏于造物工雕镌。
重寻旧约命俦侣,羸马滑泥冲鞯。
入门顿觉檐溜断,升阶忽见云容穿。
搴衣陟级试翘首,皓皓晴日长空悬。
得非吾侪气陵暴,挥斥八极尘昏湔。
不然天公逞狡狯,助我豪兴呈清妍。
凭栏遐瞩万顷碧,横云一抹凝如烟。
西山新沐神女髻,落霞狐映波苍然。
胸襟披豁耳目爽,朝阴夕晖气万千。
翻思此景不易得,非此洗涤那娟娟。
雄谈四起竞辩囿,谐谑间作飞觥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创作的《九日次韵王巩》。
诗句:
- 小重阳日大雨后续城南登高分得千字。
- “小重阳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日,即重阳节。
- “大雨后”说明天气变化很大,可能原本晴朗,突然下起大雨。
- “后续”暗示着雨过天晴,天气转好。
- “城南登高”表明诗人选择在城南高处登高望远。
- “高分得千字”可能是形容诗人在这次登山过程中,收获颇丰,有大量心得体会和灵感涌现。
- 重阳风雨古语传,今秋云物何澄鲜。
- “重阳风雨古语传”指的是重阳节的雨水,古人称之为“风雨”,并流传至今。
- “今秋云物何澄鲜”表达了诗人对今年秋天云彩和物象的清新感受。
- 天公怪底号令错,唤醒屏翳丰隆眠。
- “天公”通常指老天爷或者自然之神,这里用来指代自然的主宰者。
- “号令错”意味着自然的主宰者下达的命令出现了差错。
- “唤醒屏翳丰隆眠”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即屏翳(即云)和丰隆(即雷声)都被唤醒。
- 九日更越日有四,以三乘九阳无偏。
- “九日更越日有四”指的是从九月初一到初五,共有五天的时间。
- “以三乘九阳无偏”意味着这五天中,有三个是晴天,没有阴天。
- 飞廉先驱号万窍,随以飒拉喷流泉。
- “飞廉”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这里用来比喻风。
- “号万窍”表示风声震耳欲聋,吹动所有的孔洞。
- “飒拉喷流泉”描绘了风带动水流的场景。
- 秋行夏令势浡淈,列缺吐火施其鞭。
- “秋行夏令”指的是违背季节规律的行为。
- “势浡淈”形容风势浩大,汹涌澎湃。
- “列缺吐火施其鞭”形象地描述了闪电如鞭子一样挥舞。
- 九衢淙淙注黄潦,泥没一丈车倾蹎。
- “九衢”指的是街道,这里泛指道路。
- “淙淙注黄潦”形容雨水沿着街道流淌。
- “泥没一丈车倾蹎”描绘了积水淹没的道路,车辆难以行驶。
- 城南高台竦百尺,苍波对面葭苇连。
- “城南高台”指的是城南边的高楼或者高台。
- “竦百尺”形容高台非常高耸。
- “苍波对面葭苇连”描绘了远处的河流和周围的芦苇丛。
- 烟光水气相荡潏,岌嶪孰敢登危巅。
- “烟光水气相荡潏”形容雾气和水汽相互交织的景象。
- “岌嶪孰敢登危巅”意味着在这样的景象下,谁还敢攀登险峰?
- 岂知诗人足好事,偏于造物工雕镌。
- “岂知诗人足好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 “偏于造物工雕镌”则是诗人对自然界雕刻般的美景的赞叹。
- 重寻旧约命俦侣,羸马滑泥冲鞯。
- “重寻旧约”指的是重新寻找与朋友们约定的活动或聚会。
- “命俦侣”指召集朋友们一起行动。
- “羸马滑泥冲鞯”描述了骑马时的困难情景。
- 入门顿觉檐溜断,升阶忽见云容穿。
- “入门顿觉檐溜断”描绘了进入家门时,发现檐下的流水已经干涸的情景。
- “升阶忽见云容穿”形容上楼时,突然发现云雾穿透了天空。
- 搴衣陟级试翘首,皓皓晴日长空悬。
- “搴衣陟级”描述穿上衣服,小心翼翼地走楼梯的动作。
- “皓皓晴日长空悬”形容晴朗的天空广阔,阳光明媚。
- 得非吾侪气陵暴,挥斥八极尘昏湔。
- “得非吾侪气陵暴”表达了诗人认为这样的美景是他们共同享受的。
- “挥斥八极尘昏湔”则是指通过这样的美景来洗涤心灵的污垢。
- 不然天公逞狡狯,助我豪兴呈清妍。
- “不然天公逞狡狯”意味着如果不是天公在捣鬼,那么他一定会帮助诗人发挥豪情壮志。
- “助我豪兴呈清妍”则是说这样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好心情,让他感到清爽愉悦。
- 凭栏遐瞩万顷碧,横云一抹凝如烟。
- “凭栏遐瞩万顷碧”描述了站在栏杆旁远眺的景象,视野开阔,一片碧绿。
- “横云一抹凝如烟”形容远处的云彩像烟雾一样飘渺不定。
- 西山新沐神女髻,落霞狐映波苍然。
- “西山新沐神女髻”描绘了西山上神女的头发被雨水淋湿,像是刚刚梳理过的发髻。
- “落霞狐映波苍然”形容夕阳西下时,水面上的落霞与山影交相辉映,景色十分美丽。
- 胸襟披豁耳目爽,朝阴夕晖气万千。
- “胸襟披豁耳目爽”表达了诗人心胸开阔,感觉舒适愉悦。
- “朝阴夕晖气万千”则是说早晨的阴凉和晚上的阳光交替出现,带来了丰富的气象变化。
- 翻思此景不易得,非此洗涤那娟娟。
- 诗人反思这样的美景难得一见,只有通过这样的洗礼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
- “那娟娟”可能是指纯洁、美好的事物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