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拂城垒,残雨鸣松枝。
驰策出长道,行人各参差。
春去芳未歇,碧草摇清姿。
野田何漠漠,群雀鸣相追。
幽睇结层巘,微情发凉飔。
灵山近可挹,百里乃逶迤。
路曲蹑危磴,欲速信难期。
抚赏求所适,无言契幽思。

【解析】

本诗是王维的一首山水之作,诗人在旅途中观山看水,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

其一,首联“朝云拂城垒,残雨鸣松枝”,写早晨的云雾缭绕着城垒,傍晚时,雨又打湿了山间松树的枝叶。这两句诗以“朝”和“晚”为时间线索,写出了一天之中从清晨到傍晚的不同景致,也暗含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晓发九江入山作”是点题之语。

其二,颔联“驰策出长道,行人各参差”,“驰”字下得妙,既写出了马儿奔跑的速度之快,又表现出了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行人各参差”一句,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空间,使人联想到沿途的山峦,以及行人们各自不同的行走状态。

其三,颈联“春去芳未歇,碧草摇清姿”。“春去芳未歇”一句,既写出了春天已经过去,但芳草依然繁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碧草摇清姿”一句,则写出了绿草摇曳着自己清新的姿态,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其四,尾联“幽睇结层巘,微情发凉飔”,“睇”字下得妙,既写出了诗人目光深邃、神态宁静的特点,又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微情发凉飔”一句,则写出了凉爽的风从山谷中吹过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

其五,最后两句“灵山近可挹,百里乃逶迤”。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看到前方不远处就是那座令人神往的灵山。然而,山路却弯弯曲曲,绵延不断。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灵山的神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心。

【答案】

译文:

晨曦初升,云雾缭绕着城垒。暮色沉沉,余雨还在敲打松林。我策马奔腾在漫长的小路上,只见行人匆匆赶路,各不相让。春日已逝,芳草依然繁茂。碧绿的草丛摇曳着它的清秀姿态。田野广阔无边,群鸟追逐嬉戏。远望着高高的山峰,似有仙家居住。山势虽曲折蜿蜒,但却迂回曲折,一望无际。山路陡峭危险,我急切地想尽快到达目的地。我欣赏眼前的美景而感到心满意足,默默无言与内心的思绪相合。

赏析:

《晓发九江入山作》,王维著。这是一首描绘庐山风光的五律诗。诗人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由浔阳(九江)出发,沿江西进,至庐山一带游览。此诗即作于此途中。

首联“朝云拂城垒,残雨鸣松枝”。起句用“朝云”指代云雾,以云雾笼罩城垒,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气氛。同时,“云”字还暗含着诗人此行的目的——游山玩水,寻访名胜。第二句中“雨”字,则点出了天气状况——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此时,诗人在行进之中,耳畔似乎传来松枝上残存的雨滴声,不禁让人联想到雨后的山野景色。

颔联“驰策出长道,行人各参差”。诗人骑马奔驰在宽阔的长道上,只见前面有一群行人各自不同地行走着。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行进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了他所见沿途山峦和行人各自的行走状态。

颈联“春去芳未歇,碧草摇清姿”。春天已经过去了,但繁花盛开的景象仍然持续了很久。碧绿的草丛摇曳着它清新的姿态。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尾联“幽睇结层巘,微情发凉飔”。我凝视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峰,内心涌起了一股清凉之感。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叹,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动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