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

苏曼殊,近现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著称。其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通过深入解读《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苏曼殊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意解析与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夜景。天空中的月亮高悬,云彩随风飘散,而远处飞过的大雁则映衬着夕阳的余晖,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远方的思念。

“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则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将这种情感寄托于对东海的遥望中,希望借助海神的力量将自己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人。同时,“儿到灵山第几重”则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切和挂念,希望他们能够在精神或物理上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地,即使远隔千山万水。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既有外在景象又有内在情感的独特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苏曼殊(1884年—1918年),原名元瑛,又名玄瑛,晚号子谷等,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佳作之一,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苏曼殊的艺术成就,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首诗不仅是苏曼殊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是他人生哲学的一种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