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混夷夏,百氏纷驾说。
世无戴晋人,尧舜犹一吷。
名誉值几钱,小儿尚风烈。
谁云理棼丝,棼丝方百结。
【注释】
天方混夷夏:天地正在混沌未分之时。
百氏纷驾说:百家纷纷议论。
戴晋人:指东汉初年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戴德,其著作《大戴礼记》是研究先秦礼仪的重要资料。
尧舜犹一吷:尧、舜都是古代圣明之君,犹一辙,即同属一个时代。
名誉值几钱:名声与价值相比微不足道。
谁云理棼丝:谁又能够把混乱的丝线理顺呢?比喻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赏析】
此词为和作,内容与刘通叔《瑞潞岁莫杂诗序》相同。
上片首二句总言时世之乱,天下大乱,社会动乱,各种学说蜂起而争鸣,人们纷纷议论纷纷。“百氏”,泛指各种学术流派;“纷驾说”即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世无戴晋人”三句写当时社会上对圣人的看法。《史记·孔子世家》:“自孔子卒后百有余年,而仲尼之所传书独有《春秋》一部,余皆亡佚不具存。”可见当时儒家学者对于孔子的学说极为推崇。“戴晋人”即指孔子。《汉书·古今人表》:“孔丘字仲尼,鲁国人也。”唐颜师古注:“孔丘,孔子也。……‘晋’者,盖以孔子本鲁人,故云鲁国。”因此“世无戴晋人”一句就是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圣人孔子的学说是最高明的。
下片三句从反面说明当时社会的是非颠倒。“名誉”指声誉,名声;“值几钱”指名声与价值相差甚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小儿尚风烈”谓小孩子们都还保持着崇高的气节。“谁云理棼丝”,意谓谁能使混乱的局面得到治理?“理”是整理的意思;“棼丝”比喻纷乱的社会局面。《左传·昭公四年》引《周书》:“夫民劳则思用,思用则思宣,宣而风机生。”杜预注:“宣,宣畅也;风机,风气也;言民劳于事则思用,思用则思宣,宣而风气生,谓治乱。”意思是,如果民众勤劳就想到应该被使用(去做事),被使用就想到应该宣扬正义,宣扬正义风气就产生,这就是所谓政治清明。但如今却无人理会,反而更加糟糕。“理”,治理的意思;“棼丝”比喻混乱的社会局面。“理棼丝”就是治理混乱局面。所以“谁云理棼丝”一句,就是指责当权者没有能力解决这种混乱局面。这一句既是对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一种批评,也是作者自己抒发感慨的用语。
全词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时世的看法和对社会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