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名家沈隐侯,分巡弭节向扬州。
楹书庭训皆成宪,锦缆牙旗得上游。
一约共传支半壁,三年行见少全牛。
未能出饯成邂逅,惟有离情逐水流。

【注释】

(1)忠孝:忠诚与孝顺。名家:名门世家,指世代为官的家族。

沈隐侯:即沈万三,字仲荣,号东山,江苏吴江县(今属苏州)人。明永乐年间迁籍无锡,后定居吴江,是江南著名的富户。

分巡:地方官的临时职务,由朝廷委派。弭节:驾着马,不使马奔驰的意思。扬州:明代的都城。

楹书:悬挂在堂屋两侧的对联。庭训:家中长辈对子弟的言教。成宪:已成定规。锦缆牙旗:指军用物资和仪仗。上游:居处之地。

一约:一次盟誓。支:指支持。半壁:一地,一片土地。全牛:全牛,喻大功告成。

邂逅:偶然的相遇。惟:只有。离情:离别时的感情。逐水:随水漂流。

【赏析】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五言律诗组。这组诗共四首,分别咏叹沈万三及其家仆的忠孝事迹。

此诗第一首咏沈万三的出身,第二首咏其家仆的忠诚,第三首咏其治家有道,第四首咏其治军有方,最后以“惟有离情逐水流”作结,寄寓了作者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一首中,“忠孝名家沈隐侯”两句,赞颂了沈万三的人品。沈万三是江南巨富,为人正直无私。“分巡弭节向扬州”,写他奉命赴任扬州知府,一路行色匆匆,急不可待。“楹书庭训皆成宪”几句赞颂了沈万三的家教。“楹书”、“庭训”都是指家训,“成宪”则是指已定的法度。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名门世家,就在于他注重家风的培养,注重家训的传承。“锦缆牙旗得上游”,则赞美了他在治理地方时的政绩。“锦缆牙旗”,都是形容军队行进的壮观,而“得上游”则表明他在治军方面也颇有成效。

第二首中,“一约共传支半壁,三年行见少全牛”两句,赞颂了沈万三治家的才干。“一约”,即一次盟誓,指沈万三与其家仆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支半壁”则是暗指南北方的土地。“少全牛”,比喻小有所成。沈万三虽然富有,但是从不骄奢淫逸,而是勤俭治家,因此他的财富虽多,但并没有被挥霍浪费,而是用于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百姓。至于家仆们,也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

第三首中,“未能出饯成邂逅”两句,描写了沈万三治军的才能。“出饯”,即设宴为客人送行;“邂逅”则是偶然的相遇。“惟有离情逐水流”,则是写沈万三离开家乡时的心情。他虽然身经百战,功勋显赫,但是仍然无法避免离别的伤感。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英雄人物,因此即使面对离别,也能够泰然自若。

第四首中,“一约共传支半壁,三年行见少全牛”两句,再次赞颂沈万三治家的才干。“支半壁”,依然是暗指南北方的土地;“少全牛”则是比喻小有所成。“未能出饯成邂逅”一句,则写沈万三离开家乡时的感慨。他虽然身经百战,功勋显赫,但是仍然无法避免离别的感伤。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英雄人物,因此即使面对离别,也能够泰然自若。

这首诗通过对沈万三及家仆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的忠诚、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