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人境外,终日掩柴关。
法侣檐前树,禅心雨后山。
种松期鹤宿,扫石待云还。
寂寞幽栖子,忘机与物闲。

【注释】

结庐人境外:在山外建屋。

法侣檐前树:僧人屋前有树。

禅心雨后山:僧舍在雨后的山中。

种松期鹤宿,扫石待云还:我种植松树,希望白鹤能来歇脚;扫石等待云彩归来。

寂寞幽栖子:我孤独地栖息在山上。

忘机与物闲:忘记了与外界的机巧和交往的闲适。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是作者自述隐居的缘由和情趣之作,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忧和批判。

“住山吟为与了上人作”一语点明全诗主旨,即以山居生活为题材,写与了上人共同吟咏之乐。

“结庐人境外,终日掩柴关”,此二句描绘了山居的环境和氛围。结庐,即建房。人境之外,即指山里。整天关门,意谓隐居不问世事。这两句写山居的清静,与世隔绝。

“法侣檐前树,禅心雨后山”。此二句写山林之景和禅意。佛徒们在此树下结茅为庐,参禅悟道,而自己的心境也随着山林中的禅悟,如雨后山色一样清新明净。

“种松期鹤宿,扫石待云还。”此二句写自己种松植鹤、扫石待云的生活态度。松树耐寒,不怕霜雪,常青不老,故以种松来表示长年不仕的决心。“待云还”三字用典,《庄子·逍遥游》中说:“宋荣子(即庄子)犹然有患(忧虑)于己,若人之形者,其犹有垝(同“毁”)乎?”宋荣子担心自己的形体毁坏,而庄子却认为他的形体是不朽的,就像云彩一样随时可以散开而又随时可以聚合。因此,他“待云还”的意思是要随时准备着像云彩那样自由自在。

“寂寞幽栖子,忘机与物闲”。“寂寞”四句描写了作者隐居生活的悠闲和恬淡。幽栖子,就是独身隐居的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这里“寂寞幽栖子”是指隐居生活的孤寂和恬淡。“忘机与物闲”,意思是说隐居生活中忘掉了与外在世界打交道的机巧,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此诗以隐居为题,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