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冒千山,清泉散万壑。
云岚互冥蒙,雷电辄间作。
祫衣生微寒,蓬窗坐萧邈。
书卷陈古今,抗心良有托。
物役谁能辞,尘缨由自缚。
绕林姑恶鸣,侧岸藤花落。
【注释】
白雨:指春雨。冒:冒出。千山:指连绵不断的山峰。清泉:清澈的溪流。散:流淌。万壑:指山谷。云岚:云雾和山岚。互:相互。冥蒙:迷蒙不清。雷电:指雷声。间作:有时出现。祫衣:祭服。生微寒:使身体感到凉意。蓬窗:形容窗户小而简陋。萧邈:凄凉寂寞。书卷:指书籍。陈:陈列、铺开。古今:从古至今。抗心:振奋精神。良:确实。有托:有所依托。物役:外物所役使,即被外物役使。谁能辞:谁能免除。尘缨:尘埃般的冠带。自缚:自己束缚。绕林:在树林中徘徊。姑恶鸣:杜鹃鸟啼叫。恶:通“厄”,难。侧岸:靠近河岸。藤花:攀缘在树上或岩石上的花。落:凋零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风雨之后写的。首联写天气,颔联写景色,颈联写心境,尾联写感慨。
“白雨冒千山,清泉散万壑。”这两句是说,春雨纷纷洒满了群山之间,清泉水也潺潺地流经了无数山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水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通过观察自然的美景来激发自己的灵感和情感。《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孔子:“譬诸草木,以事君何如?”孔子回答说:“众星之望月,诸侯之会盟,若卿大夫之燕私。”这里的“众星之望月”是指众星围绕着月亮,比喻众人簇拥着君王;“诸侯之会盟”是指诸侯国之间的联合会议,比喻臣下与君主的会晤。子贡的这句话是用来类比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的。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用这些传统的君臣关系来描述他与大自然的关系。相反,他通过描绘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真实,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云岚互冥蒙,雷电辄间作”这两句是说,云岚交织在一起,显得模糊不清,而雷声不时地响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雷电交加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表现他的心境和感受。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和对比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互冥蒙”中的“互”字,表示云和雾相互交织;“辄间作”中的“辄”字,表示雷声时不时地响起。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祫衣生微寒,蓬窗坐萧邈。”这两句是说,穿着祭祀的衣服感到有些冷,坐在简陋的窗户前显得格外凄凉。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他的心境和感受。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和对比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生微寒”中的“生”字,表示因为穿祭祀的衣服而感到寒冷;“萧邈”中的“萧”字,表示简陋的房屋显得空旷而寂静。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书卷陈古今,抗心良有托”这两句是说,翻开古籍陈列古今之事,振奋精神确实有所依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学习的认识。他认为,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通过阅读古籍,人们可以了解历史、探索真理、汲取智慧。同时,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种对知识和学习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物役谁能辞,尘缨由自缚”这两句是说,谁能摆脱物质的奴役呢?尘世的羁绊由自己造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往往被外界的物质条件所困扰和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就必须摆脱物质的奴役,摆脱尘世的羁绊。这种思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