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邑瘠而僻,古不通舟车。
我来当四月,斗米三百余。
中家力已殚,贫者将何如。
有司急民隐,力请开仓储。
恻然语众民,为我待须臾。
兹邑距大府,迢迢千里途。
大吏坐堂皇,幕客省文书。
市区例供应,朝夕进所需。
价廉米又凿,反斥斯言诬。
有司默无策,束手徒嗟吁。
贫民不敢怨,忍饥对妻孥。
新禾登尚早,粒米真如珠。
矫诏赈河内,吾思汲长孺。

【注】

出邑:指从外地来。即事:记事。瘠而僻:偏僻。不通舟车:交通不便。斗米三百余:一斗米要卖三百多钱。中家:中等人家。殚:尽。有司:官吏。急民隐:急于救济百姓的困难。待须臾:等一会儿。兹邑:这地方。大府:京城。迢迢:形容路途遥远。大吏:高级官员。坐堂皇:坐在大厅上。幕客:幕僚。省文书:审查文件。价廉:价格低廉。反斥:反而指责。无策:没有办法,没有好办法。束手:束手无策。徒嗟吁:白白地叹息。汲长孺:西汉人,字长孺,曾任河东太守,因救灾免灾而著名。

【赏析】

此诗写于唐元和六年(811年),作者在赴任途中路过某县,见该县偏远、偏僻,且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贫苦,于是作此诗以记其事,并希望朝廷及时救济,解决百姓的疾苦。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译文】

从外地来这小城,这里偏僻不通舟车;

我来当四月,一斗米要卖三百多钱;

中等人家已把力用尽,穷苦的人怎么办?

官府急于救济民众,急忙请求打开仓库。

我怜悯地说给群众听,让我等待片刻时间吧;

这县城离京城很远,要走很长的路;

朝廷的大臣坐在大堂上,幕僚处理文件。

市区按惯例供应食物,每天早晚都送来所需的东西;

米很便宜,却质量很差,反而被诬蔑是虚伪;

官员们沉默无计可施,只能徒然叹息唉声叹气。

穷苦的百姓不敢抱怨,忍受饥饿面对妻儿老小;

新谷刚种下还早,一粒米真像珍珠一样珍贵;

假传圣旨赈济河内,我想起汲黯这个贤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