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驿鼓满天霜,小梦温黁乱客肠。
夜久罗帱梅弄影,春寒银铫药生香。
慈闱病减书频寄,稚子功闲日渐长。
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
驿鼓三首
《河灯·寄远》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叙事抒情,最后以“奈君针线在衣裳”作结,全诗意境清幽,含蓄蕴藉。
诗歌原文:
河灯驿鼓满天霜,小梦温炉乱客肠。
夜久罗帱梅弄影,春寒银铫药生香。
慈闱病减书频寄,稚子功闲日渐长。
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
注释:
①河灯:指河上的灯火。驿鼓(yì gǔ ):古时传递军情或官府文书的驿站所放的报更用的大鼓。
②温炉:烧着取暖的火炉。
③小梦:指梦中的情景。温炉:烧着取暖的火炉。
④罗帱(dào ):丝织品。这里指被子。
⑤银铫(diào ):煮药的铜锅。
⑥慈闱:指母后。
⑦稚子:幼小的孩子。
⑧离愁:别离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写于建中三年(782年),当时作者正任监察御史,因事被贬为楚州刺史。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联“河灯驿鼓满天霜,小梦温炉乱客肠。”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驿站上传来阵阵鼓声,满天飘着寒霜,诗人在这凄凉的背景下梦见自己回到了温暖的家中。这里的“河灯”,指的是河上的灯火,也象征着故乡;而“驿鼓”,则代表了离别和思乡的情绪。整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联“夜久罗帱梅弄影,春寒银铫药生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地过夜时的情境:夜深人静,诗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梅花的轻风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罗帱”是指丝织品制成的被子,也象征着温暖和舒适;而“银铫”,则是煮药的铜锅,象征着健康和长寿。整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联“慈闱病减书频寄,稚子功闲日渐长。”则转向了对家人的思念: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诗人频频给母亲写信;而自己的孩子也在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这里的“慈闱”,指的是慈爱的母亲;而“稚子”,则是诗人的孩子。整联通过对家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关爱之情。
第四联“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想要暂时抛开这份离愁别绪,但是又舍不得离开;因为妻子还在家等着我呢。这里的“离愁”,指的是离别的愁绪;而“针线在衣裳”,则意味着妻子在家中等我回家。整联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
第五联“慈闱病减书频寄,稚子功闲日渐长。”则转而描绘了家中的情况: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诗人频频给母亲写信;孩子也在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这里的“慈闱”,指的是慈爱的母亲;而“稚子”,则是诗人的孩子。整联通过对家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关爱之情。
第六联“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想要暂时抛开这份离愁别绪,但是又舍不得离开;因为妻子还在家等着我呢。这里的“离愁”,指的是离别的愁绪;而“针线在衣裳”,则意味着妻子在家中等我回家。整联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联“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则再次强调了离家的心情:“我”想要暂时抛开这份离愁别绪,但是又舍不得离开;因为妻子还在家等着我呢。这里的“离愁”,指的是离别的愁绪;而“针线在衣裳”,则意味着妻子在家中等我回家。整联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