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首先,了解诗歌的体裁,然后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辽阳城”三字是这首诗的标题,也可以说是全诗的线索,诗人由回忆往昔写到眼前所见,最后落脚在辽阳城上。开头两句“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点出辽阳城,交代了写作背景:诗人曾经从东国经过辽阳城,并在这里经历了长达千里的王程。“东国”指高丽国,这里暗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高句丽王派兵攻掠辽东城时,李白曾随军入朝之事。“经行处”即“行经之地”,是诗人所经历的地方。诗人由回忆往昔写到眼前所见,最后落脚在辽阳城上。辽阳城是辽、金时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也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首联描写辽阳城的地理位置和沿途风光。“千里王程尽叆江”,写出了辽阳城地处辽河与叆江之间,距离辽阳城的路途很长,而且道路曲折。“尽”字表现出了辽阳城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万里”形容辽阳城距京城的距离之远,“一望”则写出了诗人眺望辽阳城时的感慨之情。

颔联写辽阳城的自然景观:“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诗人描绘辽阳城四周的山川美景,虽然疆域不同,但是风景却相似。诗人以辽阳城为视角,将辽阳城周围的山水景色展现给了读者。“万山”指的是周围众多的山脉,“不断”则表明这些山脉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辽阳城。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辽阳城的感情。“万山不尽到辽阳”中的“不尽”表达了诗人对辽阳城周边景色的喜爱以及向往之情。诗人对辽阳城的感情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对辽阳城自然风光的喜爱,也有对辽阳城历史地位的肯定和怀念。

【答案】

译文

忆从东国经行处

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

万山不断到辽阳

注释

辽阳:今辽宁朝阳市。

东国:指高丽国(位于朝鲜半岛东部)。

叆江:指鸭绿江。

赏析

《忆从东国经行处》,一首纪实性的咏史诗,记叙了诗人当年途经高丽国,经过鸭绿江,抵达辽阳城的经历。

首联“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诗人通过回忆往事,写出了辽阳城的地理位置和沿途的风景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辽阳城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尽”字表现出了辽阳城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颔联“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写辽阳城的自然景观,虽然疆域不同,风景却相似。诗人以辽阳城为视角,将辽阳城周围的山川景色展现给了读者。“万山”指的是周围众多的山脉,“不断”则表明这些山脉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辽阳城。

颈联“万里无际思归去,故人相见更情深”,诗人在辽阳城思念故乡,感叹人生路远,难以回乡;同时也感叹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更加珍惜这份深厚的情谊。尾联“万山不尽到辽阳”中的“不尽”表达了诗人对辽阳城周边景色的喜爱以及向往之情。诗人对辽阳城的感情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对辽阳城自然风光的喜爱,也有对辽阳城历史地位的肯定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