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仍留鹦鹉名,千秋遗恨实难平。
江摇隔岸红镫影,舟集通宵白浪声。
冷暖自知孤客意,阴晴叵测上天情。
无聊咄咄书空坐,怪事浮云污太清。

【解析】

此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作者任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时。当时,他正乘舟泊汉阳江边,凭栏远眺。诗人触景生情,想到《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又想到自己宦海浮沉,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苍茫,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名篇。

首联:“芳草仍留鹦鹉洲,千秋遗恨实难平。”

译文:芳草依然留有鹦鹉洲,千年的遗恨真是难以平复。

注释:芳草,这里指鹦鹉洲。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是三国吴王孙权曾在此设宴送别刘备的地点。“芳”字用得十分工巧,把春天的草木和芳菲香气连起来写。“仍”是仍然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芳草依然留有鹦鹉洲,千年的遗恨实在是难以平复。

颔联:“江摇隔岸红镫影,舟集通宵白浪声。”

译文:江水摇曳着隔着岸上的红灯影子,夜船聚集着通宵不息的白浪声。

注释:“摇”,“隔”都是动词,意为“晃动”。这句的意思是江水在晃动着红灯的影子。“镫”即灯。“集”是聚的意思,意为聚集在一起。“通宵”意思是整整一夜。这句的意思是夜船聚集着整整一夜的白浪声。

颈联:“冷暖自知孤客意,阴晴叵测上天情。”

译文:冷暖自知,孤身一人的我独自感受,天公是否有意要捉弄我们,真是难以预料啊!

注释:“冷暖自知”出自宋·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句的意思是冷暖自知,孤身一人的我独自感受。“阴晴叵测”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的意思是天公是否有意要捉弄我们,真是难以预料啊!

尾联:“无聊咄咄书空坐,怪事浮云污太清。”

译文:我实在无聊,只好在虚空中写字打发时间,却看到天上飘荡着的白云,玷污了天空的清明。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实在无聊,只好在虚空中写字打发时间,却看到天上飘荡着的白云,玷污了天空的清明。

赏析:诗人在汉阳江上凭栏远眺,触目所及是芳草萋萋、江水滔滔;耳闻的是夜船聚集的白浪声;内心所感是岁月流逝带来的无限惆怅与无奈。“芳草仍留鹦鹉洲”,诗人借鹦鹉洲来抒发对历史遗迹的怀恋之情。鹦鹉洲,又名鹦鹉洲驿。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此设盛宴送别蜀汉后主刘备,并命其子孙登为宾中宾。此后此地便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之地。“千古遗恨实难平”,诗人面对这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胜地,心中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怅惘之情。而“芳草”二字更是将这种怅惘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芳草仍留”既写出了诗人眼前的所见,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所思。“千年遗恨”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深眷恋之情。而“千秋”二字更将诗人对于历史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厚。

诗人由汉阳江上凭栏眺望引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继而写到江上夜船聚集的白浪声。夜船聚集白浪之声正是夜航之时江水激荡的结果,而夜航之时正是夜晚,此时正值日暮时分。日暮之时本就是一天之中最为宁静的时刻,然而此刻诗人却听到夜航之船聚集起来的白浪声,不禁使人感到有些惊愕。诗人之所以会如此惊愕,是因为夜航之船聚集起来的白浪声与日暮之时最为宁静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江水的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呢?因为这是夜航之时,此时江水最为动荡。日暮时的平静与夜航时的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江水的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呢?因为这是夜航之时,此时江水最为动荡。日暮时的平静与夜航时的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夜航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

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诗人才会感到惊讶。

诗人由日暮时的平静引出日暮时的江水动荡,继而写到日暮时的白浪声响彻整个江面。日暮之时本是一天之中最为安静的时刻,但是此刻江面上却是波涛汹涌、白浪翻滚。而诗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这是夜间航行之时。因为夜晚航行之时的白浪声更加强烈,所以坐席之上只能听到白浪声和船体相互撞击的声音。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诗通过描绘汉口江畔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之情。诗人在汉口江畔凭栏远眺,看到芳草依旧、鹦鹉洲犹存,然而千年的历史遗迹却已经无法抚慰他的哀愁。江水依旧流淌着,但江上的船只早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热闹,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白浪声。诗人感叹世事变化无常、人心难测,而自己却只能在这无尽的白浪声中度过漫长的时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之情。《楚州》是一篇咏物抒怀小诗。全诗八句四十六字,写诗人在楚州(江苏淮安市楚州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开头二句“楚山不厌重阴雨,楚水常宜晚渡船”,写楚州一带山势重叠,多阴雨天气;水道迂回曲折,适于乘舟过河。“厌”、“宜”二字点出了楚州的地理特点。三、四句“芳草年年染离别,落霞无处问穷秋”,承上启下。写楚州一带山多林茂,又是春秋两季交接的地方,故春草绿到天际,秋霞染红了天边。两句一气呵成,既点明了楚州的特点,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楚州”。五、六句紧接前两句,具体描绘楚州的自然景色。“芳草年年染离别”,不说“染离愁”,而说“染离别”,使诗句显得委婉含蓄;不说“芳草年年”,而说“芳草年久”,也使诗句显得婉转流丽。“落霞无处问穷秋”,不说“落霞无处”,而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