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牖民资大化,国家造士在斯文。
临雍观礼崇儒切,视学论经养俊殷。
济济桥门龙旆绕,雍雍璧水凤毛纷。
千宫咸庆文明盛,还伫同风率土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创作的。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 诣太学:指的是去太学学习。
- 礼乐牖民资大化:指通过礼乐来教育民众,使他们受到高尚道德的熏陶。
- 国家造士在斯文:指国家培养人才,主要依靠文化教育。
- 临雍观礼崇儒切:在雍州(今陕西西安)观看礼仪,强调儒家思想的尊重和重视。
- 视学论经养俊殷:通过学习经典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 济济桥门龙旆绕:形容太学门前热闹非凡,像龙旗一样飘扬。
- 雍雍璧水凤毛纷:形容太学里人才济济,如璧水的流水和凤凰羽毛一般华丽。
- 千宫咸庆文明盛:全国各地都庆祝着文明的繁荣。
- 还伫同风率土欣:期待各地都能以同样的风尚和态度来享受这种繁荣。
译文:
礼乐教化人民,国家培养人才,主要依靠文化教育的深厚基础。在雍州观看礼仪,强调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学习经典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太学的门前,人们如同龙旗般忙碌,人才济济。校园里的文化氛围如同璧水一般流淌,人才如凤凰羽毛般繁多而美丽。全国都沉浸在这文明繁荣的气氛中,我期待各地都能以同样的风尚和态度享受这种繁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太学的盛况,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视。诗中用“礼乐”来形容教育和教化,强调通过文化教育来培养人民的高尚品德和才能。诗中的“国家造士在斯文”表达了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文化教育。
诗中提到的“临雍观礼”和“视学论经”,都是古代学校的重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
最后两句“还伫同风率土欣”表达了作者对于各地都能够享受到这份文化繁荣的喜悦之情。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文化发展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