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日落鲸波明,长城古道关山情。
晓风残月伴行旅,山程水驿如趋迎。
二月清明柳初擘,北平门外憩松石。
眼前兔耳叠奇峰,白云堆里插双戟。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海天日落鲸波明,长城古道关山情。
- “海天日落鲸波明”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海面上的鲸鱼波光粼粼,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鲸波”指的是海浪,而“日落”则是太阳下山的时刻。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仿佛海洋和天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 “长城古道关山情”则表达了对古代长城和古老道路的怀念之情。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毅力;而“关山情”则是指那些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山脉,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 晓风残月伴行旅,山程水驿如趋迎。
- “晓风残月伴行旅”描绘了清晨微风拂过,残月挂在天空中的景象,为远行的旅人增添了一丝凄凉之美。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坚定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旅途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坚持。
- “山程水驿如趋迎”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小路上驿站的情景。山程水驿,即指山路蜿蜒曲折,沿途设有驿站供行人休息补给;而“如趋迎”则表示这些驿站像是在热情地款待远行的客人。这里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又传达出了人文关怀与友好交流的主题。
- 二月清明柳初擘,北平门外憩松石。
- “二月清明柳初擘”描写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新发的柳芽,它们在春风中舒展开来,仿佛刚刚被轻轻掰开。这里既点明了季节,又突出了春天的特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 “北平门外憩松石”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北平门外的一块大石头上,人们或坐或卧,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这里的“憩”意味着休息,而“松石”则指的是周围的自然环境,如苍劲有力的松树和形态各异的石头。这个场景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 眼前兔耳叠奇峰,白云堆里插双戟。
- “眼前兔耳叠奇峰”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所见的山峰如同兔子耳朵一般叠起,形态各异,令人惊叹不已。这里的“兔耳”比喻了山峰的形状,仿佛是一只只可爱的兔子耳朵堆叠在一起;而“奇峰”则强调了山峰的独特之处和美丽壮观。
- “白云堆里插双戟”则通过对比手法,将“白云”(象征着轻盈、飘逸)与“双戟”(代表着坚固、有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它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译文:
海天相接日落时,鲸涛汹涌波光闪;
古城古道情意深,关山阻隔心相连。
晨风中残月相伴行,山路上驿站相迎送;
二月春风吹柳丝,北平门外憩休游。
奇峰似兔耳叠加,白云堆中插双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首句以海天相接日落时的鲸涛声为背景,营造出宏大而壮美的场面;次句则通过长城古道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民族坚韧的感慨。接下来,诗人用晓风残月陪伴行旅、山程水驿如趋迎等细节描绘出旅途中的艰辛与美好,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定。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二月春风吹动柳丝、北平门外憩休游等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