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半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拜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皆。每过期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诗句

  1.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这是一首诗的标题,描述了一位御史的生平和性格。
  2. 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描述了这位御史的家族背景和名字。
  3.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描述了这位御史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
  4. 于诗嗜陶渊明,少的句云:提到了这位御史对诗歌的喜爱,特别是对陶渊明的诗歌。
  5.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描述了这位御史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就。
  6. 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描述了这位御史参加乡试并最终成为进士的经历。
  7. 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描述了这位御史被派遣到一个地方任职,并且廉洁自律。
  8.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描述了这位御史对待百姓的态度,以及他在治理地方上的杰出表现。
  9.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描述了这位御史在咸宁任职的经历,以及他后来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的过程。
  10.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御史们的竞争和努力。
  11.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半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拜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描述了这位御史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爱好。
  12.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描述了这位御史说话时的风度和影响力。
  13. 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皆:描述了这位御史对佛教经典的兴趣和研究。
  14. 每过期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描述了这位御史的生活环境和他的业余爱好。

译文

御史梁皙次先生的传记
先生名叫梁熙,字缉,他的别号就是皙次。梁先生出生在一个世族家庭,从小不喜欢沉溺于世俗享乐,喜欢读书,对古代的学问很感兴趣。他对诗歌特别喜爱,尤其是陶渊明的诗,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考取了第一等的秀才,名声非常大。
三年后他参加了乡试,又过了十年他成为了进士。他去了咸宁县当官,他并不贪财,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他的治理成绩在三辅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在咸宁县待了半年之后就被调回京城,后来成为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那时候,世祖章皇帝正在注重言官的作用和地位,朝廷里的官员都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和声望。只有梁先生一直保持着冷静和宁静的态度,每天工作之余他会烧香扫地,然后整天坐下来读书或者思考问题。他闲暇的时候会和他的朋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一起游览半台、草桥等地的一些圣地,有时也会去佛教寺庙或者道教宫殿参观学习。
当他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其他人都会争着发言发表意见,但是梁先生总是默默坐着,或者微微地笑一下而不发一言。当他偶尔说一句话的时候,其他人都会觉得他的话很有价值,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表达清楚。梁先生一个人沉迷于佛教经典,对佛经的研究无所不包,特别是对《楞严经》更是理解深刻。
每当他休息在家的时候,除了书桌和药炉之外,他只会看看几本佛教的经典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梁皙次先生的传记,通过描写这位御史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才华。他的学识渊博、清廉正直、热爱佛教、潜心修行,这些都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非常有趣,与朋友们一起游玩、交流心得,展示了他的生活情趣和社交能力。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描绘细腻,使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梁先生的生活场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