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释:

《蒹葭》是《诗经·国风》的篇名,属于《国风·周南》。

深致:深远的意义、高超的境界。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晏殊的“昨夜西风吹落树叶,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直到天边。”意境与此相近,只是风格更潇洒,更悲壮。

赏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有《国风》和《雅》《颂》两部分。《国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首,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土风歌谣,多是民间口头创作;“雅”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文人所作,风格较为典雅;“颂”是宗庙祭祀时演唱的歌辞,内容多是对祖先的歌颂和对神灵的祈求,形式较为庄重。

这首《蒹葭》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作品,属于“兴”体。诗中的主人公在蒹葭丛生的河边苦苦寻觅心爱的人,他站在高处远望,希望找到她的影子,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踪影。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首诗的意象丰富而深刻,通过对蒹葭、白露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以婉约为主,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表达情感。他的这首《浣溪沙》就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叹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词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词人的笔锋一转,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里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都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花落”和“燕归”则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季节的变迁。词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和岁月无情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意地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这里的“流水落花”和“天上人间”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