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注释】:
- 梅圣俞(shèng yú):北宋著名文学家,以词名世,著有《圣俞词》。
- 苏幕遮:词牌名。
- 少游:苏轼,字子瞻。
- 刘融斋:刘辰翁,字会孟。
- 永叔:范仲淹,字希文。
- “翠色和烟老”:形容暮春景色的苍老。
- 芳菲:指花木茂盛,比喻美好的事物。
- 尊前百计得春归:意思是在酒宴中尽兴地欢庆春天的到来,把春天当作珍贵的礼物来珍爱。
- 伤春眉黛促:意思是因为春天即将离去而感到忧伤,眉头紧皱,表现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译文】:
梅圣俞的《苏幕遮》词中有句:“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认为苏轼的词风与这种意境非常相似。我说冯延巳的《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范仲淹的词风也与此类似。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其中,“落尽梨花春事了”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结束,同时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美好时光的短暂。接下来,“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暮春时节的美景,夕阳西下,大地一片翠绿色彩,与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则是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的表达,虽然春天即将离去,但作者仍然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各种方式欢庆春天的到来,并试图抓住每一刻的美好。整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