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诗句: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译文:

春天的怨恨和秋天的悲伤都是自己招来的,美丽的容貌和优雅的姿态是为了谁而美丽?
宝玉看了,就明白了这种感慨。他走进门来,只见有十几个大厨,都用封条封着。看他那些封条上写着的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的封条看,就无心再看别的省的了。只见那旁边的厨上封条上书写着七个字“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这是什么?”警幻说:“就是贵省中十二名冠首的女子的册子,所以叫‘正册’。”宝玉道:“常听说,金陵很大,为什么只有十二个人呢?如今我家上下,就有几十上百的女孩子啊。”警幻冷笑着说:“贵省的女子固然多,但不过是选了最要紧的几个人而已。下边的两个厨里的女子就又次之。其余的人,就没有册子可以记录了。”

注释:

  • 金陵:古称南京,此处指中国江苏省。
  • 十二钗:红楼梦中描述女性角色的一种象征性称呼,指的是贾府中的十二位重要女性。
  • 正册、副册、又副册:这是《红楼梦》中对女性角色分类的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
  • 贵省:指作者所在地或读者所在的省份。
  • 水墨滃染:一种中国传统绘画技法,通过墨水的浓淡变化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 乌云浊雾:这里可能是指画面上用墨色渲染出的乌云和雾霾的意象,象征人物内心的忧郁和困境。
  • 金陵十二钗正册:指的是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描述的十二位主要女性角色的故事集。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宝玉的视角,展现了他对金陵十二钗的认识和感悟。诗中通过对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描述,揭示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爱情婚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