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慢慢的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弟兄几个,学名唤什么。秦钟一一答应了。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凤姐犹笑说太简薄等语。秦氏等谢毕。一时吃过饭,尤氏,凤姐,秦氏等抹骨牌,不在话下。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诗句:

红楼梦 · 第七回 ·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译文:

在宴会之际,贾琏带着一个小年轻男子进来了,这年轻男子比宝玉稍微瘦一些,眉清目秀,面庞如涂脂抹粉,唇红齿白,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显得比宝玉还要出色,只是显得有点害羞和腼腆,像个女孩子。凤姐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非常喜欢,先推了宝玉一把笑着说:“比他强多了!”于是凤姐就伸手拉住了这个小伙子的手,让他坐在自己旁边,慢慢地问他:几岁、读什么书、兄弟几个、学名叫什么。秦钟一一回答了这些提问。早有凤姐的丫鬟和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没有准备表礼,于是急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关系密切,即使这个小后生家也很不简单,但也不可太节俭,于是自作主张拿出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给来人送给秦钟。凤姐还笑着提醒秦钟不要过于简单。秦氏等谢过之后,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尤氏、凤姐、秦氏等人在玩骨牌的游戏,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关键词解释:

  • 宝玉(Jia Baoyu): 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贾府的公子。
  • **秦钟(Qinting) **: 故事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来自一个较为贫寒的家庭。
  • **凤姐(Feng Baicai) **: 贾琏的妻子,贾府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 **富贵(Fujin) **: 指物质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富有、尊贵。
  • **贫窭(Pin Ju, Poor and poor) **: 贫穷困苦。

赏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而闻名于世。通过贾琏送秦钟进荣府这一情节,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贾府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也能感受到宝玉与秦钟这两位角色复杂的心理活动。

从宝玉的角度出发,他对于秦钟的出现感到不安和嫉妒。这种情感的波动体现了宝玉对于自身地位的一种焦虑和不满。他觉得自己如同泥猪癞狗,而秦钟则似乎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遇。然而,宝玉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他对秦钟人品的高度认可和欣赏。这种复杂的心态反映了宝玉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秦钟对于自身的境遇也充满了无奈和自卑。他出身于贫寒之家,无法像宝玉那样享受荣华富贵。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二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但同时,两人在彼此的陪伴和交流中逐渐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这种情感的变化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它展示了人物性格的成长和转变。

这段情节不仅展现了宝玉和秦钟之间的微妙互动,更深入挖掘了他们各自内心的挣扎与成长。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深层主题,包括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