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
诗句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译文
走了没多远,路旁搭建起彩色的帐篷。摆上宴席,奏起音乐,全都是各个家族的路祭:第一位是东平王府的祭棚,第二位是南安郡王的祭棚,第三位是西宁郡王的祭棚,第四位是北静郡王的祭棚。
注释
- 走不多时 - 表示时间不长,行走了一段距离。
- 路旁彩棚高搭 - 路上设置了彩色的帐篷,用来举行祭祀。
- 设席张筵 - 摆上宴席,准备宴会。
- 和音奏乐 - 演奏音乐以配合庆祝活动。
- 俱是各家路祭 - 每个家族都举行了自己的祭祀。
- 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 - 第一个设置的祭棚是东平王府的。
- 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 - 第二个是南安郡王的。
- 第三座是西宁郡王 - 第三个是西宁郡王的。
- 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 第四个是北静郡王的。
- 水溶年未弱冠 - 北静郡王尚未成年,还未到二十岁。
- 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 - 北静郡王外貌和性情都很出众,性格谦和。
- 宁国公冢孙妇告殂 - 宁国公的孙女去世。
- 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 回忆过去与对方祖父之间的友谊以及共同经历的苦难和光荣,没有因为自己是外族人而自视过高。
- 上日也曾探丧上祭 - 前几天也去参加过葬礼和祭祀。
- 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 - 现在再次设立路祭,命令手下官员在此等候。
- 自己五更入朝 - 他自己在凌晨时分入朝工作。
- 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 - 完成公务后,换上素色的衣服,坐上大轿,敲着锣,打着伞走来。
- 至棚前落轿 - 来到祭棚前下车。
- 手下各官两旁拥侍 - 手下官员在两边恭敬地侍候。
- 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 军民大众不允许随意进出。
- 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 - 贾珍急忙命令军队在前面驻扎下来,并带着贾赦、贾政一起迎接。
- 仍以世交称呼接待 - 仍然以朋友的身份称呼接待。
- 并不妄自尊大 - 并没有表现得过于自大。
- 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 - 犬妇的丧事,承蒙郡王亲自前来慰问,我们这些人怎么能够承受这份恩德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北静王水溶赴宁府吊唁丧事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水溶对宁国公家的孙女逝世表现出深深的关怀和尊重,他没有因为是外戚就自居高位,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参与其中。诗中通过详细的描述展现了北静王谦逊的人格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习俗和人际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