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诗句
1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
-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贾政对于宝钗所制的七言律诗感到深思,认为这些应节的娱乐活动都与节日的主题不符。同时,他也意识到,在这样喜庆的时刻,人们不应沉迷于这种无益的娱乐之中。
译文
- 一声震得人方恐(一声震得人方恐:声音震动使得人心生恐惧)
- 回首相看已化灰(回首相看已化灰:回头看时,发现已经变成了灰烬)
-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贾政问道:“这是什么?”宝玉回答:“是。”然后贾政继续观察)
- 天运人功理不穷(天运人功理不穷:宇宙间的运行规律无穷无尽)
- 有功无运也难逢(有功无运也难逢:有成就但缺少运气的人很难遇到)
- 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何镇日纷纷乱:为什么总是这样混乱)
- 只为阴阳数不同(只为阴阳数不同:因为阴阳五行的数目不同)
- 贾政道:“这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贾政说道:“这是算盘。”迎春笑着说:“对。”然后继续向下阅读)
- 阶下儿童仰面时(阶下儿童仰面时:台阶下的儿童抬头仰望)
- 清明妆点最堪宜(清明妆点最堪宜:清明节装饰最适合)
- 游丝一断浑无力(游丝一断浑无力:当线断了,它就显得毫无力量)
- 莫向东风怨别离(莫向东风怨别离:不要向东风抱怨分别)
-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贾政说道:“这是风筝。”探春笑着回应说:“是。”然后继续向下阅读)
- 前身色相总无成(前身色相总无成:前世的容颜相貌都没有成就)
- 不听菱歌听佛经(不听菱歌听佛经:不去听《红楼梦》中的诗词,而去听《金刚经》)
- 莫道此生沉黑海(莫道此生沉黑海:不要认为这一生就像沉入海底一样黑暗)
- 性中自有大光明(性中自有大光明:本性中就有着巨大的光明)
-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贾政说道:“这是我自制的佛前海灯。”惜春笑着说道:“是的。”)
- 贾政心内沉思道(贾政心里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皇上所制爆竹,这一瞬间就会消散)。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迎春所制的算盘,如同一团乱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探春所制的风筝,如同飘荡不定)。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惜春所制海灯,一旦点燃,便发出纯净的光芒)。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现在正是元宵佳节,为何大家都制作这些不祥的物品来庆祝呢?)
- 心内愈思愈闷,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心中越发烦闷,在贾母面前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勉强继续往下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描绘了贾府上下在元宵节期间的各种行为和心态。从贾政对宝钗作品的沉思,到各个人物对节日活动的反思,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人们对节日意义的重新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