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见了宝玉,唬一大跳,问起原由,说是烫的,便点头叹息一回,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一画,口内嘟嘟囔囔的又持诵了一回,说道:“管保就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又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贾母听如此说,便赶着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呢?”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作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再那经上还说,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若有善男子善女子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佑儿孙康宁安静,再无惊恐邪祟撞客之灾。”贾母道:“倒不知怎么个供奉这位菩萨?”马道婆道:“也不值些什么,不过除香烛供养之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贾母道:“一天一夜也得多少油?明白告诉我,我也好作这件功德的。”马道婆听如此说,便笑道:“这也不拘,随施主菩萨们随心愿舍罢了。像我们庙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他许的多,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四斤油,再还有几家也有五斤的,三斤的,一斤的,都不拘数。那小家子穷人家舍不起这些,就是四两半斤,也少不得替他点。”贾母听了,点头思忖。马道婆又道:“还有一件,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像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贾母说:“既是这样说,你便一日五斤合准了,每月打趸来关了去。”马道婆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慈悲大菩萨”。贾母又命人来吩咐:“以后大凡宝玉出门的日子,拿几串钱交给他的小子们带着,遇见僧道穷苦人好舍。”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是描述王熙凤和马道婆之间的一段对话。
第一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见到宝玉时的反应。
【译文】:马道婆看到宝玉时,吓了一跳,然后问起他烫的原因。
【注释】:王熙凤(凤姐),贾府的管家,聪明能干,善于理财,但心狠手辣。
第二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对烫的解释。
【译文】:马道婆解释说,烫只是短暂的飞灾。
【注释】:飞灾,比喻突然而来的灾难或祸事。
第三句
【诗意】:描述了贾母询问马道婆是否有佛法解释的情况。
【译文】:贾母听马道婆这么一说,便急着问她有没有佛法解释。
【注释】:贾母,即贾政的妻子王夫人,贾府的重要成员之一。
第四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对佛法的解释。
【译文】:马道婆说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可以保佑子孙健康、安宁。
【注释】:大光明普照菩萨,佛教中的一位护法神,象征着正义和光明。
第五句
【诗意】:描述了贾母对供奉菩萨的想法。
【译文】:贾母不知道如何供奉这位菩萨,所以向马道婆请教。
【注释】:供养,指为神灵或他人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
第六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对供奉方式的建议。
【译文】:马道婆建议根据个人能力和愿望来供养,比如每天多添几斤香油等。
【注释】:海灯,一种佛教仪式中使用的灯具,用于照明和象征菩萨的加持。
第七句
【诗意】:描述了贾母对供养数量的思考。
【译文】:贾母听马道婆这么一说,便觉得需要按照个人的意愿去供养了。
【注释】:舍,这里指的是供奉或施舍。
第八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关于为父母尊亲长上供奉的建议。
【译文】:如果是为了父母尊亲长上,可以适当多些,但如果是为了自己,则不宜过多以免折福。
【注释】:折福,意为损害福气或福分。
第九句
【诗意】:描述了贾母的决定。
【译文】:贾母同意了马道婆的建议,决定按照她所说的方式供养。
【注释】:关,这里是定期交纳的意思。
第十句
【诗意】:描述了马道婆念诵经文的场景。
【译文】:马道婆念诵阿弥陀佛,表现出对她的尊敬和感激。
【注释】:阿弥陀佛,佛教中的主要慈悲佛,代表无量寿。
第十一句
【诗意】:描述了贾母的命令。
【译文】:贾母让仆人以后每次宝玉出门时,都要带些钱给孩子们,以便在遇到僧道时好施舍。
【注释】:僧人、道士,泛指修行的人。
第十二句
【诗意】:描述了王熙凤对宝玉的嘱咐。
【译文】:王熙凤告诉宝玉,出门时要带些钱给他们,并要他们遇到僧人和道士时好施舍。
【注释】:宝玉,即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家的未来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