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因此,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林黛玉倒不觉得,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因说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关于喜与悲、聚与散的一段对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这日正是端阳佳节

  • 译文:这天正赶上端午节。
  • 注释: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第二句: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 译文:用蒲草和艾叶做饰物装饰门户,把虎符系在手臂上。
  • 注释:蒲草和艾叶是端午节常用的装饰,代表驱邪避瘟。而“虎符”则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子的一种象征权力的凭证。

第三句: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 译文:午后时分,王夫人准备了酒宴,邀请了薛家母女等人来一起享用。
  • 注释:这里的“薛家母女”指的是薛宝钗和薛姨妈。

第四句: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

  • 译文:宝玉看到宝钗神情冷淡,就不去和她说话。
  • 注释:这里的“淡淡”形容宝钗的神情,显得有些不热情或者不高兴。

第五句:自知是昨儿的原故。

  • 译文:宝玉知道自己是因为昨天的事情不高兴,所以才变得这样。
  • 注释:这里提到的“昨儿的事”可能是指宝玉得罪了宝钗,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宝玉心情不佳。

第六句: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

  • 译文:王夫人看到宝玉无精打采的样子,以为是昨天金钏儿的事情,觉得宝玉没有面子,于是更加疏远他。
  • 注释:金钏儿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她因为得罪了贾母而被王夫人惩罚。

第七句: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

  • 译文:林黛玉看到宝玉无精打采的样子,认为他是因得罪了宝钗而心情不好,所以自己也感到不自在,因此表现得懒洋洋的。
  • 注释:这里的“懒懒的”形容林黛玉的状态,可能是因为宝玉的心情影响到了她自己。

第八句: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

  • 译文:凤姐(王熙凤)前一天晚上王夫人就已经向凤姐透露了宝玉和金钏的事情,知道王夫人不高兴,所以凤姐也不敢多说笑了,只能按照王夫人的脸色行事,显得比较淡然。
  • 注释:这里的“淡淡淡”形容凤姐的态度,可能是因为王夫人的反应让她感到无奈或尴尬。

第九句: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 译文:贾迎春和其他姐妹们看到大家没有兴致,也都觉得没意思。
  • 注释:这里的“无意思”表示大家都失去了往日的兴趣和活力,可能是因为宴会的气氛不好或者其他的原因。

第十句: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 译文:因此,大家坐了一会儿后便都散开了。
  • 注释:这里的“散了”表示大家都离开了宴会场所。

第十一句: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因此,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了,林黛玉倒不觉得,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 译文:林黛玉认为人生本就是聚散无常,她觉得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反而容易伤心难过,而宝玉却恰恰相反,总是盼望着能一直聚在一起享受欢聚的快乐,一旦分开就会感到悲伤,就像花朵一样,害怕开放后就没有了乐趣。今天这样的聚会,大家兴致不高就散了,林黛玉并没有感觉什么,反而是宝玉感到十分郁闷,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停地叹气。
  • 注释:这里的“长吁短叹”形容宝玉因为不能与人团聚而感到郁闷和沮丧。

第十二句: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

  • 译文:偏偏在这个时候,晴雯上来换衣服时不慎失手摔掉了手中的扇子,扇骨摔断了。
  • 注释:这里的“股子”可能是指扇骨的一部分,而“失手”表示意外的情况。

第十三句: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 译文:宝玉感叹道:“蠢才啊,蠢才!你将来会怎样?明天你要自己管理家事,难道也会像现在这样只顾前面不顾后面吗?”
  • 注释:这里的“顾前不顾后”表示宝玉担心晴雯会因为疏忽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第十四句: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 译文:晴雯冷笑着反驳道:“二爷现在气很大,动不动就对我们发火。以前连家里的仆人都被打过,今天又来找我的茬。要打要骂全凭二爷的意思。即使我摔了扇子也只是小事一桩而已。之前不知道打碎了多少玻璃器皿和宝石盘子,但都没让二爷生气过。现在只是丢了一个扇子就想让我离开?真是何必呢!如果觉得我不好就赶走算了,还能找更好的替代。这样和平分手不是很好吗?”
  • 注释:这里的“何苦来!”表达了晴雯对于被指责的不满和抱怨。同时,她也暗示了自己对这次事件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