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宝钗笑道:“这倒是真话。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李纨道:“那也罢了。”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平儿笑道:“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说着便都洗了手,大家约往贾母王夫人处问安。
这首诗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一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李氏与平儿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诗句注释
-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 这里指的是李氏说话随意,不拘小节;而情哥哥(可能是宝玉)则总是追根究底,喜欢深挖问题的本质。
-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 - 平儿在和宝钗、湘云等人一起吃饭、聊天。
- 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 李氏笑着回应,暗示她感到痒,可能是在开玩笑地调侃平儿。
- 嗳哟!这硬的是什么? - 李氏惊讶地看着手中的物品,不知道是什么硬物。
- 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 - 平儿回应李氏的话,并暗示她的玩笑是在喝酒后的一种亲昵行为。
- 宝钗笑道:“这倒是真话。” - 宝钗认同平儿的说法,表示这是真实情况。
-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 - 李纨评论李氏的行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矩和道理。
- 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 李纨列举了家族中的例子,强调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尤其是鸳鸯在老太太家的影响力。
- 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 - 指鸳鸯对家中事务非常了解。
- 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 - 鸳鸯负责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包括外出时的各种细节。
- 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 - 鸳鸯不仅口头上提醒,还暗中提醒太太。
- 那也罢了。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 李纨认为宝玉身边没有袭人就像缺少了两个重要的角色,而凤姐(即王熙凤)则像项羽一样强大。
- 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 - 李纨回忆起过去的人事变迁,表达了自己的处境和感慨。
- 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 - 李纨称赞凤姐有福气,因为她能够拥有如此优秀的伴侣。
- 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 - 李纨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关系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李氏和李纨、平儿之间的幽默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李氏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性格直率、机智,而李纨则是一位深思熟虑、有智慧的女性形象。平儿虽然只是配角,但她的话语和行动也体现了她聪明伶俐的特点。整体来看,这段对话是《红楼梦》中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的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