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宝钗姊妹往薛姨妈房内去后,湘云往贾母处来,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了黛玉来,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曾恼过。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黛玉听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来我听听。”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诗句:

  • “一时宝钗姊妹往薛姨妈房内去后,湘云往贾母处来,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了黛玉来,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曾恼过。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 - 这句描绘了宝玉与黛玉的对话场景。
  •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 这句出自《西厢记》中的一幕,表达了孟光和梁鸿这对夫妇在古代婚姻中的地位。
  • “孟光接了梁鸿案” - 这五个字是整句话的关键,用来形容一种和谐或美好的状态。
  • “你那《闹简》上的’是几时’,问得最好了,我也佩服你的才华!你也问我’是几时’,我也佩服你的才智!” - 描述了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
  • “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由误会到理解的转变。
  • “谁知他竟是好人。” - 这里指宝玉对薛宝钗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 “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 这是黛玉对宝玉之前行为的误解。
  • “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 - 描述了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 “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 宝玉意识到了事情的真相。
  • “黛玉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 - 这里的“宝琴”可能是书中的角色之一。
  • “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 宝玉试图安慰黛玉,同时提醒她关注健康。
  •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 黛玉在感叹自己的心事和身体的变化。
  • “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 宝玉再次安慰黛玉,强调她的悲伤不是无根据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间的对话和情感描写,展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诗中多次提到了“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一典故,通过比喻和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同时,诗歌也展示了宝玉对黛玉的关心和理解,以及对黛玉情绪变化的敏感捕捉。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复杂的情感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