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差时倒更谨慎了些。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

这首诗描绘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位人物的形象。

诗句:

  1.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李纨独自处理事务,大家都暗自高兴,认为李纨一向是个善良仁慈的人,不会处罚人。)
  2. 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增添了探春,大家都觉得她不过是个年轻的姑娘,平时性情平和,因此不太在意她,与凤姐相比,更加懒散。过了三四天后,处理了几件事情后,大家发现探春的细心程度不亚于凤姐,只是她的言语和性情都比较温和。)
  3. 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恰好这几天有十几位来自王公侯伯的世袭官员来家里拜访,都是荣府和宁府的亲人或者朋友或者世交,有的升官,有的降职,有的结婚,有的丧事。王夫人忙着接待客人,无暇他顾,前面没有其他人。)他们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李纨和探春两人都在厅上坐着等待事情处理。)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宝钗在上房里监督着事情,直到王夫人回来时才散去。)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每在夜间做针线的时候,临睡觉之前,坐小轿带着园内的值夜人员到处巡查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差时倒更谨慎了些。(他们三个人一起管理事务,感觉比凤姐当差时更加谨慎。)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里外的人都私下抱怨说:“刚刚倒了一个大官,现在又多了三个大官,真是越来越过分了。他们晚上偷偷地喝酒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位人物在处理事务时的行为表现,展现了她们各自的个性特点和处事风格。李纨以其宽厚和善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探春则以其聪明细心、稳重踏实的特点受到认可。宝钗则以她端庄优雅、善于管理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整首诗通过对这三位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官场风貌和人际交往中的尔虞我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