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贾母喜的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也却一般行景。众人都为天下之大,世宦之多,同名者也甚多,祖母溺爱孙者也古今所有常事耳,不是什么罕事,故皆不介意。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自为是那四人承悦贾母之词。后至蘅芜苑去看湘云病去,史湘云说他:“你放心闹罢,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很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宝玉道:“那里的谎话你也信了,偏又有个宝玉了?”湘云道:“怎么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宝玉笑道:“这也罢了,偏又模样儿也一样,这是没有的事。”湘云道:“怎么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呢?”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湘云没了话答对,因笑道:“你只会胡搅,我也不和你分证。有也罢,没也罢,与我无干。”说着便睡下了。
诗句解析:
-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 敏探春在努力改善家族中存在的弊端,同时宝钗也以小小的恩惠展现了大局意识。
- 这里贾母喜的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 —— 这里描述贾母喜欢到处宣扬她对宝玉的喜爱。
- 也却一般行景 —— 表示宝玉与其他人的行事风格相同。
- 众人都为天下之大,世宦之多,同名者也甚多 —— 表明世间有许多同名之人,这在当时社会是常见的现象。
- 祖母溺爱孙者也古今所有常事耳 —— 暗示祖母对孙子的喜爱是自古以来常有的事情,不稀奇。
- 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 —— 强调宝玉的性格特点是固执、迟钝且有些古怪。
- 自为是那四人承悦贾母之词 —— 宝玉认为其他四个人是奉承贾母的话语。
- 后至蘅芜苑去看湘云病去 —— 宝玉前往衡芜苑看望生病的湘云。
- 史湘云说他:“你放心闹罢” —— 湘云劝宝玉不要过于激动。
- “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 —— 湘云引用这句成语来比喻个人的力量难以成大事。
- 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很了 —— 这里指宝玉因为一时兴起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打赌等。
- “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 —— 湘云讽刺宝玉总是逃避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你怎么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 —— 湘云用历史人物蔺相如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反问宝玉。
- 宝玉笑道:“这也罢了,偏又模样儿也一样,这是没有的事。” —— 宝玉觉得这两个人虽然名字一样,但是外貌并不相似。
- 湘云道:“怎么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呢?” —— 湘云提到人们往往将孔子误认为是阳虎,这里的“匡人”指的是孔子的门徒或弟子,他们可能因为误解而混淆了孔子的真实身份。
- 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 —— 通过对比孔子和阳虎以及蔺相如和司马相如的例子,宝玉指出尽管名字相同,但他们的身份和外貌是不同的。
- 湘云没了话答对,因笑道:“你只会胡搅,我也不和你分证。有也罢,没也罢,与我无干。” —— 湘云不再跟宝玉争辩,而是笑着接受了他的观点,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她的睡眠。
译文:
敏探春正在努力解决家族中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宝钗也在通过小恩小惠体现她的大方。在这里,贾母总是喜欢到处宣扬自己对宝玉的宠爱。然而,除了宝玉之外,其他人的行为方式都是相似的。
众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有很多的官员和贵族;而且同名的人也很多。祖母对孙子的偏爱也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不在意。只有宝玉是一个固执、迟钝、古怪的人。他认为其他几个是他的支持者,奉承着祖母的话。
后来,他去衡芜苑看望生病的湘云。湘云告诉他:“你就放心地玩耍吧,先别着急。”她还说:“像‘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这样的情况,现在有了一对情侣,如果太过火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麻烦。你不能只是逃跑到南京去寻找那个女孩子。”
宝玉回答说:“你们这些谎言我都不信,偏偏又有一个叫宝玉的人吗?”湘云回答:“难道匡人(古代的一个地名)的人会把孔子当作阳虎吗?”宝玉笑着说:“孔子和阳虎虽长得很像,但并不是同一个名字。蔺相如和司马相如虽然名字相同,但他们的外貌却不一样,偏偏他们两个人看起来却完全一样。”
湘云无言以对,只好笑着回答说:“你只会胡乱说些话,我也不跟你争论。有也好,没有也好,跟我无关。”说完她就睡着了。
赏析:
这段对话生动地描绘了宝玉性格的执着和固执,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处理方式。通过与湘云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宝玉的直率和天真,以及他对传统观念的坚持。同时,这段对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家族之间的互动模式。总的来说,这段对话展示了贾府内部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