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掌灯时分,听得院门前有一群人进来。大家隔窗悄视,果见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女人走来,前头一人提着大灯笼。晴雯悄笑道:“他们查上夜的人来了。这一出去,咱们好关门了。”只见怡红院凡上夜的人都迎了出去,林之孝家的看了不少。林之孝家的吩咐:“别耍钱吃酒,放倒头睡到大天亮。我听见是不依的。”众人都笑说:“那里有那样大胆子的人。”林之孝家的又问:“宝二爷睡下了没有?”众人都回不知道。袭人忙推宝玉。宝玉靸了鞋,便迎出来,笑道:“我还没睡呢。妈妈进来歇歇。”又叫:“袭人倒茶来。”林之孝家的忙进来,笑说:“还没睡?如今天长夜短了,该早些睡,明儿起的方早。不然到了明日起迟了,人笑话说不是个读书上学的公子了,倒像那起挑脚汉了。”说毕,又笑。宝玉忙笑道:“妈妈说的是。我每日都睡的早,妈妈每日进来可都是我不知道的,已经睡了。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顽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吊皿}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说着,晴雯便倒了一碗来。林之孝家的又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虽然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才是。若一时半刻偶然叫一声使得,若只管叫起来,怕以后兄弟侄儿照样,便惹人笑话,说这家子的人眼里没有长辈。”宝玉笑道:“妈妈说的是。我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袭人晴雯都笑说:“这可别委屈了他。直到如今,他可姐姐没离了口。不过顽的时候叫一声半声名字,若当着人却是和先一样。”林之孝家的笑道:“这才好呢,这才是读书知礼的。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说毕,吃了茶,便说:“请安歇罢,我们走了。”宝玉还说:“再歇歇。”那林之孝家的已带了众人,又查别处去了。
诗句
已是掌灯时分,听得院门前有一群人进来。
译文
此时已经是晚上了,我刚刚听到院子里有人进来了。
注释
- 掌灯时分 - 指的是天色已晚,灯光开始亮起的时分。
- 听得院门前有一群人进来 - 描述听到了院子门口传来的人们的脚步声和谈话声。
- 林之孝家的 - 是负责管理怡红院上夜的人。
- 查上夜的人来了 - 表示有人在检查夜晚的安全和秩序。
- 好关门了 - 暗示大家要抓紧时间关闭大门。
- 宝二爷睡下了没有? - 询问宝玉是否已经躺下睡觉。
- 袭人忙推宝玉 - 描述袭人急忙去推动宝玉起床。
- 叫:“袭人倒茶来。” - 宝玉让袭人给他倒茶。
- 林之孝家的忙进来 - 表示林之孝家的快速进入房间。
- 说:“还没睡? - 询问宝玉是否还没入睡。
- 明儿起的方早 - 意思是明天起来会比较早。
- 怕停住食 - 担心食物在肚子中停滞太久而难以消化。
- 多顽一会子 - 指玩得时间比较长一些。
- 沏了一{吊皿}子女儿茶 - 形容茶量很大,用“一吊皿”来形容,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意为“一大盆”。
- 我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 - 表示这只是一时之间的事情。
- 便招唤起名字来 - 表示宝玉开始模仿长辈的称呼,但并不严肃。
- 不过玩的时候喊一声半声名字 - 强调只是开玩笑,不是真的叫错。
- 若当着人却是和先一样 - 表示即使被其他人看到,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或失礼。
- 这才好呢 - 表示这样的行为很好。
- 这是读书知礼的 - 这里指的是按照礼节行事。
- 越自己谦越尊重 - 意思是越谦虚,越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
- 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 - 表示即使是从较远的家族中过来的人,也要表现出尊重和谦逊。
- 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 - 指的是宝玉是从贾府的老太太和太太那里调过来住在这里。
- 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 - 这里比喻贾母和王夫人家里的宠物狗和猫儿,暗示这些小动物也是需要受到尊重的。
- 轻易也伤他不的 - 表示即使是这些小动物,也不应该随意伤害。
- 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 这里称赞宝玉的行为举止像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懂得礼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