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因说道:“你们这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袭人晴雯等忙问:“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了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这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谁接下了一个帖子?”四儿忙飞跑进来,笑说:“昨儿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那里,谁知一顿酒就忘了。”众人听了,道:“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时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宝玉正在梳洗后吃茶,忽然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他皱了皱眉头说:“你们这些人随便乱压东西也不好。”袭人和晴雯等忙问:“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宝玉指着砚台下说:“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妙玉忘记了收。”晴雯忙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完后,激动得跳了起来,急忙问道:“这是谁送来的?也不告诉我一声。”袭人、晴雯等见了这情形,不知道是哪个重要人物送来的帖子,急忙问:“昨天是谁接到了这样的帖子呢?”四儿赶忙跑来,笑着说:“昨天是妙玉并没有亲自来,只是派了个妈妈送来的。我把这张帖子就放在那里,谁知道一顿酒就忘了。”众人听了,都道:“我还以为是哪个重要的人送来的呢,这么一惊一乍的,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宝玉急忙命人拿纸过来,当时就拿了一张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也不知道回帖上该写什么才相配。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也没主意。又想:“要是问宝钗的话,她必定会批评我的古怪行为,不如问问黛玉吧。”
关键词注释:
- 宝玉: 小说《红楼梦》中贾政和王夫人的儿子,贾母的孙子,贾府的公子。
- 梳洗:洗脸和梳头。
- 砚台:写字时放在手边用来磨墨的石质或瓷质器具。
- 粉笺子:一种用白色粉末制成的纸,质地细腻,常用于书写书信或诗词。
- 槛外人:佛教语,意思是超脱世俗的人。
- 遥叩芳辰:表示恭敬地问候美好的时光。
- 回帖:回信。
- 宝钗: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女性角色,贾府的大小姐,与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等人关系密切。
- 批评:责备或指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宝玉在收到妙玉的来信后的激动心情以及他的困惑和犹豫。宝玉对妙玉的尊敬和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在回信时却陷入了迷茫。他既想表达对妙玉的敬意,又担心自己的回信不够匹配或显得过于突兀。最后,宝玉决定请教黛玉的意见,这反映了他对黛玉的信任和尊重。这首诗也展示了宝玉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时的复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