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皆不堪大用。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那葵官本是常刮剔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李纨探春见了也爱,便将宝琴的荳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短袄红鞋,只差了涂脸,便俨是戏上的一个琴童。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荳官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故曰荳官。园中人也唤他作“阿荳“的,也有唤作“炒豆子“的。宝琴反说琴童书童等名太熟了,竟是荳字别致,便换作“荳童”。
诗句
- 究竟贾府二宅皆有先人当年所获之囚赐为奴隶,只不过令其饲养马匹,皆不堪大用。
- 注释:贾府两处住所,各有祖先遗留的奴隶,这些奴隶仅被用来饲养马匹,无法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 湘云素习憨戏异常,他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銮带,穿折袖。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
- 注释:湘云性格开朗而有些天真,尤其喜爱武打装扮,经常自行束上马鞭,穿着短袖服装。他见到宝玉将芳官打扮成男性后,自己也模仿起来,给葵官(即小旦)换上了男孩子的衣服。
- 那葵官本是常刮剔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李纨探春见了也爱,便将宝琴的荳官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头上两个丫髻,短袄红鞋,只差了涂脸,便俨是戏上的一个琴童。
- 注释:葵官原本留着短发便于化妆,使用面脂、油彩等。他的手脚灵活便利,因此能更高效地完成化妆。李纨和探春都很喜欢这种效果,于是让宝琴的荳官也尝试了一番,最终变成了一个戴着两个小髻、身穿短袄、红鞋的小童模样。虽然只是略施粉黛,但已经非常接近戏中琴童的形象了,这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颠覆与创新。
- 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荳官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故曰荳官。园中人也唤他作“阿荳“的,也有唤作“炒豆子“的。宝琴反说琴童书童等名太熟了,竟是荳字别致,便换作“荳童”。
- 注释:湘云觉得葵官改名为“大英”更能表达他的个性,而且这个名字也符合他自己的期望。因为葵官原名为韦大英,湘云就让他改为“大英”,这样更加契合自己的心意。同时,他还认为“荳官”这个称呼既新颖又独特,因此建议将其更名为“荳童”。
译文
- 终究贾府两处住所,各有祖先留下的俘虏,这些俘虏只能用来喂养马匹,无法担负重任。
- 湘云性情天真,喜欢武打装扮,常常自己扎上马鞭,穿着短袖衣服。看到宝玉把芳官打扮成男性后,他也模仿着把葵官改成了男孩形象。
- 葵官原本留短发便于化妆,使用面脂和油脂来装饰。他的手脚敏捷方便,所以化妆的效率很高。李纨和探春都喜欢这样的效果,于是让宝琴的荳官也尝试了一番,最终变成了一个戴着两个髻、身穿短袄、红鞋的小童形象。
- 湘云将葵官的名字改为“大英”,因为他姓韦,所以他被称为韦大英。这个名字与他的个性相称,不需要再涂脂抹粉,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男子。因为荳官年龄很小,且很聪明灵活,所以大家就叫他“荳官”。园中的人们有时叫他“阿荳”,有时又叫他“炒豆子”。宝琴觉得“琴童”、“书童”等名字太常见了,不如“荳官”更有特色,于是就将名字改回了“荳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贾府两处住所奴仆的不同描写,展示了贾府内部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现象。通过湘云和李纨探春等人的互动,反映出他们对于封建社会束缚的不满和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贾府中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角色的重新定义和颠覆。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讽刺和批判意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