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嬷嬷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团上垂头打盹。妙玉唤他起来,现去烹茶。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要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才到了那山坡底下小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二人皆道极是。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出自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后半部分。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1:“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 —— 三人(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一起来到了栊翠庵。
译文1:三个人一同来到栊翠庵。
注释1:栊翠庵,是贾宝玉和妙玉常去游玩的地方之一。
诗句2:“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 —— 在栊翠庵中,可以看到炉火依然在燃烧,香炉中的香还没有燃尽。
译文2:只见炉火熊熊,香炉中的香还未燃尽。
注释2:龛,是指香炉;青,表示炉火旺盛;未烬,说明香已经燃烧了很久。
诗句3:“几个老嬷嬷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团上垂头打盹。” —— 栊翠庵里的几个老嬷嬷都已经睡下了,只有一个小丫鬟在蒲团上打盹。
译文3:几个老嬷嬷都睡着了,只有一个小丫鬟在蒲团上打盹。
注释3:小丫鬟,是栊翠庵里的一个小丫头。
诗句4:“妙玉唤他起来,现去烹茶。” —— 妙玉叫那个小丫鬟起来,准备泡茶了。
译文4:妙玉让那个小丫鬟起来,准备泡茶了。
注释4:现去,意为现在去做某事。
诗句5:“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 —— 突然间听到敲门的声音,小丫鬟赶紧去开门,原来是紫鹃、翠缕和几个老嬷嬷来找她们姊妹俩。
译文5: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小丫鬟赶紧去开门,原来是紫鹃、翠缕和几个老嬷嬷来找她们姊妹俩。
注释5:叩门之声,指的是敲门的声音。
诗句6:“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要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才到了那山坡底下小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 —— 她们进来看到她们正在喝茶,便笑着说:“我们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这个园子里我转了好几圈,连你姨母那里我都找到了。后来才到那个山坡底下的小亭子里去找时,正好那里上夜的人刚刚睡醒。”
译文6:她们进来看到她们正在喝茶,便笑着说:“我们找了这么久也没找到,这个园子里我转了好几圈,连你姨母那里我都找到了。后来才到那个山坡底下的小亭子里去找时,正好那里上夜的人刚刚睡醒。”
注释6:姨太太,指王熙凤的母亲。
诗句7:“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 —— 她们询问她们,她们说,刚才在亭子外面的走廊上有两个人在说话,后来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而且听说大家往庵里去了。
译文7:她们问她们,她们说,刚才在亭子外面的走廊上有两个人在说话,后来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而且听说大家往庵里去了。
注释7:说话,指的是交谈。
诗句8:“我们就知是这里了。” —— 她们就知道是这里了。
译文8:我们就知道他是在这个地方。
注释8:这里是,指的是栊翠庵。
诗句9:“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 —— 妙玉连忙让小丫鬟带他们到那边去坐下来休息和喝茶。
译文9:妙玉连忙叫小丫鬟带他们到那边去坐下休息喝茶。
注释9:歇息,指的是休息。
诗句10:“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 —— 妙玉自己拿出纸笔墨砚来,让他们把刚才写的诗念给她听,然后她从第一句开始重新写一遍。
译文10:妙玉自己拿了笔砚墨纸来,让她们把刚才写的诗念给她听,然后她从头重新写了一遍。
注释10:念着,指的是读出。
接下来是黛玉的反应和她的建议:
译文11:“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 —— 黛玉看到妙玉今天非常高兴,便笑着问道:“我从没见过你这么高兴。我也不好意思直接请教你,如果写得不好的话,就请你把它烧了吧;如果写得还可以的话,那就请你帮我修正一下。”
注释11:唐突,意思是冒昧地打扰别人。见教,是对人指教、指点的敬辞。若堪,意思是如果可以。
译文12: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 —— 妙玉笑道:“也用不着妄加评赞。只是现在只写了二十二个韵。我想你们两位的警句已经出现,要是继续写的话,恐怕后续的力量不够。我打算补貂,但又怕玷污了原作。”
注释12:评赞,意思是评价称赞。警句,指的是好的词语、句子。续貂,比喻用别人的成果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译文13: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 —— 黛玉从来没有见过妙玉作诗,现在看到妙玉这么高兴,便说:“既然这样,我们虽然水平不高,也可以带好了。”
注释13:果然如此,指的是确实如此。虽不好,意思是虽然不太好。亦可以带好了,意思是也可以带好了。
译文14: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二人皆道极是。 —— 妙玉说道:“现在我们收尾的时候,应该还原到本来面貌上。如果只是丢了真实情感而去寻找奇异古怪的事物,那么不仅会失去我们闺阁的面目,而且也会与题目无关。”二人都说非常对。
注释14:归到本来面目,指的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本质。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指的是失去了我们闺阁的特点或者形象。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指的是与题目无关。
最后两人的回应:
译文15:“二人皆道极是。” —— 二人都说非常正确。
注释15:极是,意味着非常正确。
译文16: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