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侯他父子二人等去了,方欲过贾母这边来时,就有芳官等三个的干娘走来,回说:“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赏了出去,他就疯了似的,茶也不吃,饭也不用,勾引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我只当是小孩子家一时出去不惯也是有的,不过隔两日就好了。谁知越闹越凶,打骂着也不怕。实在没法,所以来求太太,或者就依他们做尼姑去,或教导他们一顿,赏给别人作女儿去罢,我们也没这福。”王夫人听了道:“胡说!那里由得他们起来,佛门也是轻易人进去的!每人打一顿给他们,看还闹不闹了!”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住两日,至今日未回,听得此信,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因都向王夫人道:“咱们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应得这些小姑娘们皆如此。虽说佛门轻易难入,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愿,原是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无奈迷人不醒。若果有善根能醒悟,即可以超脱轮回。所以经上现有虎狼蛇虫得道者就不少。如今这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无母,家乡又远,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儿命苦入了这风流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所以苦海回头,出家修修来世,也是他们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限了善念。”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今听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且近日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来知会,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正烦,那里着意在这些小事上。既听此言,便笑答道:“你两个既这等说,你们就带了作徒弟去如何?”两个姑子听了,念一声佛道:“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阴德不小。”说毕,便稽首拜谢。王夫人道:“既这样,你们问他们去。若果真心,即上来当着我拜了师父去罢。”这三个女人听了出去,果然将他三人带来。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王夫人见他们意皆决断,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从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各自出家去了。再听下回分解。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的诗句,描绘了贾府中的几位女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波折后,选择了出家修行的道路。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人物性格的转变,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剧。
诗句释义:
- “俏丫鬟”指芳官等三位干娘(即她们的父亲)。
- “抱屈夭风流”描述了芳等三人因被误认为不守妇道而感到委屈和愤怒。
- “美优伶”指的是藕官和蕊官,她们因才艺出众而受到宠爱。
- “斩情归水月”表达了芳等三人决定断绝尘缘,遁入空门的决心。
译文:
在这繁华落尽的贾府,三个丫鬟因误会而心生委屈,三个美丽的女子因为才华出众而备受宠爱。然而,她们的命运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芳等三人选择离开尘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而藕官和蕊官则被家族视为不守妇道而被逐出家门。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赏析:
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贾府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通过对芳等三人的选择,作者展示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自由和真理的渴望。同时,这也映射了整个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无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