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宝蟾自去取了酒壶,仍是稳稳重重一脸的正气。薛蝌偷眼看了,反倒后悔,疑心或者是自己错想了他们,也未可知。果然如此,倒辜负了他这一番美意,保不住日后倒要和自己也闹起来,岂非自惹的呢。过了两天,甚觉安静。薛蝌遇见宝蟾,宝蟾便低头走了,连眼皮儿也不抬;遇见金桂,金桂却一盆火儿的赶着。薛蝌见这般光景,反倒过意不去。这且不表。
且说宝钗母女觉得金桂几天安静,待人忽亲热起来,一家子都为罕事。薛姨妈十分欢喜,想到必是薛蟠娶这媳妇时冲犯了什么,才败坏了这几年。目今闹出这样事来,亏得家里有钱,贾府出力,方才有了指望。媳妇儿忽然安静起来,或者是蟠儿转过运气来了,也未可知,于是自己心里倒以为希有之奇。这日饭后扶了同贵过来,到金桂房里瞧瞧。走到院中,只听一个男人和金桂说话。同贵知机,便说道:“大奶奶,老太太过来了。”说着已到门口。只见一个人影儿在房门后一躲,薛姨妈一吓,倒退了出来。金桂道:“太太请里头坐。没有外人,他就是我的过继兄弟,本住在屯里,不惯见人,因没有见过太太。今儿才来,还没去请太太的安。”薛姨妈道:“既是舅爷,不妨见见。”金桂叫兄弟出来,见了薛姨妈,作了一个揖,问了好。薛姨妈也问了好,坐下叙起话来。薛姨妈道:“舅爷上京几时了?”那夏三道:“前月我妈没有人管家,把我过继来的。前日才进京,今日来瞧姐姐。”薛姨妈看那人不尴尬,于是略坐坐儿,便起身道:“舅爷坐着罢。”回头向金桂道:“舅爷头上末下的来,留在咱们这里吃了饭再去罢。”金桂答应着,薛姨妈自去了。金桂见婆婆去了,便向夏三道:“你坐着,今日可是过了明路的了,省得我们二爷查考你。我今日还叫你买些东西,只别叫众人看见。”夏三道:“这个交给我就完了。你要什么,只要有钱,我就买得来。”金桂道:“且别说嘴,你买上了当,我可不收。”说着,二人又笑了一回,然后金桂陪夏三吃了晚饭,又告诉他买的东西,又嘱咐一回,夏三自去。从此夏三往来不绝。虽有个年老的门上人,知是舅爷,也不常回,从此生出无限风波,这是后话。不表。
诗句: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译文:
当日,宝蟾自去取了酒壶,仍是稳稳重重一脸的正气。薛蝌偷眼看了,反倒后悔,疑心或者是自己错想了他们,也未可知。果然如此,倒辜负了他这一番美意,保不住日后倒要和自己也闹起来,岂非自惹的呢。过了两天,甚觉安静。薛蝌遇见宝蟾,宝蟾便低头走了,连眼皮儿也不抬;遇见金桂,金桂却一盆火儿的赶着。薛蝌见这般光景,反倒过意不去。这且不表。
赏析:
此段诗描绘了宝钗母女在得知金桂突然变得亲切和顺后,心中的种种猜疑与担忧。宝蟾的稳重和冷静、薛蝌的后悔与疑惑,以及金桂的热情和直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家庭关系图景。
注释:
纵淫心:形容人心思放荡。宝蟾:指《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名王熙凤,是贾琏的妾。工设计:善于巧妙布局。布疑阵:设下疑阵。宝玉: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妄谈禅:胡乱谈论佛教禅宗的道理。
第二句翻译:“当日,宝蟾自去取了酒壶,仍是稳稳重重一脸的正气。”
这句话描述了宝蟾的行为举止。她去取酒壶时,态度稳重而自信,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第三句翻译:“薛蝌偷眼看了,反倒后悔,疑心或者是自己错想了他们,也未可知。”
这句诗表达了薛蝌的疑虑和不安。当他偷眼看到宝蟾时,他开始产生怀疑,认为可能是自己误解了她的意图或者行为。
最后一句翻译:“果然如此,倒辜负了他这一番美意,保不住日后倒要和自己也闹起来,岂非自惹的呢。”
这是薛蝌的总结和反思。他认为,自己之前对宝蟾的好意被误解了,如果未来真的发生了冲突,那么自己也可能会卷入其中,成为不必要的麻烦源。
第五句翻译:“过了两天,甚觉安静。”
这句话描述了薛蝌在等待和观察宝蟾的行为后,感受到的氛围变化。他觉得宝蟾变得安静了,这让他感到安心。
第六句翻译:“薛蝌遇见宝蟾,宝蟾便低头走了,连眼皮儿也不抬;遇见金桂,金桂却一盆火儿的赶着。”
这句诗描绘了薛蝌与两位女性人物相遇时的不同反应:他见到宝蟾时,宝蟾只是低下头快步走过,没有抬头看他;而见到金桂时,金桂则热情地迎接他,态度非常热烈。
第七句翻译:“薛蝌见这般光景,反倒过意不去。”
这句话反映了薛蝌的心理活动。他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接待方式,感到有些尴尬和不安。
最后一句翻译:“这且不表。”
这句话意味着接下来的叙述将被省略,不会在这里展开。这是一种文学上的表达手法,暗示下文将有重要的内容,但暂时不予详述。